中中長執信徒訓練 呼應時代需要

(攝影/洪泰陽)

【洪泰陽台中報導】由台中中會傳道部主辦的長執信徒訓練會,於3月27日下午假台中中會柳原教會舉辦,特別邀請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教授歐力仁牧師擔任講師,針對近日以來烏俄衝突中,信徒如何對抗國家暴力與不公義舉動的信仰危機探討,規劃了以德國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1906-1945)及其神學為例,談「信仰危機時刻的行動──潘霍華對納粹主義的批判」和「信仰危機時刻的聖經詮釋──潘霍華的神學詮釋學」等兩項議題來分享。

活動前規劃本次講座的聖經學院院長,同時也兼任台中中會傳道部長執訓練組組長的阮介民牧師表示,期待透過講師的分享,在如今紛擾的世代中,讓每位長老教會的信徒不只具有正確的思考,進而能夠正確的說話表達,並以正確的行動來傳達身為教會信徒的立場。

針對潘霍華對納粹主義的批判講座,歐力仁首先以短片介紹潘霍華牧師的簡歷,接續並說明了潘霍華針對納粹德國時代,尤其是國家又發佈了《亞利安條款》時,教會針對年輕人應關注的三項議題,分別是年輕世代對領袖概念的改變、年輕世代中的領袖與個人以及教會和偤太人的問題。歐力仁表示,潘霍華認為首先要仔細觀察教會如何評斷國家所做的事,採取何種行動﹖第二則是要事先評估,教會對信徒中已經受洗的偤太人所採取的態度及結果。總的來說,潘霍華為教會提出三個方案,首先要求政府政策的合法性與合理性;第二是教會對任何人都負有相同的責任(隱喻了救助偤太人);以及不能只是消極地替瘋狂駕駛車輪下的受傷者進行醫治,而是要積極地阻止狂輪繼續前進,潘霍華試圖要喚醒年輕人與社會大眾和教會的自主性。

(攝影/洪泰陽)

歐力仁在本段結論時表示,潘霍華坐監期間的獄中所寫的詩,也真實的呈現出人性軟弱、害怕的一面;此外,潘霍華面對偤太人的態度,在近代的偤太學者眼中是有貢獻的,尤其是面對當時歐洲對偤太人的敵視氛圍中,讓當時的學者們重新重視希伯來傳統(無形體的神學概念與強調「聽」上帝話語的神學),相對於其他的神學家,潘霍華面對國家不義選擇留下甚至受害,短短20年的神學思想與創作,在現今世代仍發揮著影響力,值得我們思考。

第二段講題中,針對了潘霍華的神學詮釋學進行分享,歐力仁引用了潘霍華在1933-1940年的著作,包含《創造與墮落-創世紀一至三章的神學詮釋》、《大衛王》《追隨耶穌-詩篇58篇講章》與《詩篇-聖經的祈禱書》等內容,來介紹潘霍華的神學詮釋,他承認新約與舊約都是上帝的話,兩者可以相互對照與詮釋。而對於潘霍華對美國教會的批判,歐力仁表示他用一句話來表示:「美國教會是沒有經過宗教改革的新教。」呼應著宗教改革時代馬丁路德強調的三個「唯獨」,唯獨基督、唯獨聖經、唯獨恩典。神學信仰對象上,潘霍華以「受苦的基督」來對照美國教會成功的耶穌;信仰依據中,潘霍華以「基督為中心的聖經」來對照美國教會積極正向的心理;得救的途徑中,潘霍華以「重價的恩典」來對照美國教會訴求的成功與美好的人生。

歐力仁強調,台灣社會與教會深受西方美國文化的影響,尤其是教會,不管是在神學詮釋或是教會建築意象與氛圍等,尤其是美國大教會,強調成功神學教導,連教會主堂都可能看不到十字架在牆上了。這些都是忽略了基督教的原意,諸如十字架象徵的救贖、強調罪性來彰顯恩典、救贖與得救等,這些都值得我們長執同工警惕的。

會後尾聲,台中中會傳道部部長、大里教會牧師賴信頌表示,中會辦理的長執訓練會,除了規劃課程幫助參與同工的神學素養與靈命成長以外,也要呼應時代的需要,尤其是教會中年輕世代的參與跟牧養,逐漸成為教會迎接下一世代的宣教的重點,為此,賴信頌表示,6月份時的訓練會也將邀請葛兆昕牧師進行青年事工分享,鼓勵教會眾兄姊踴躍參加。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