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言論自由日 從台語電影談威權統治

台南市言論自由日系列活動邀請《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蘇致亨談早期台語電影,探討言論自由的歷史及變遷。(相片提供/線上座談截圖)

【Dalul採訪報導】台南市政府舉辦台南市言論自由日系列活動,經聚珍台灣設計及規劃,分別在4月3、9、10日下午舉行線上座談會,討論關於言論自由的各個面向。4月9日座談會邀請《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台灣有個好萊塢》作者、前國家電影中心研究員蘇致亨談早期台語電影,探討言論自由的歷史及變遷。

台南市言論自由日系列活動邀請《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蘇致亨談早期台語電影,探討言論自由的歷史及變遷。(翻攝/Dalul)

蘇致亨首先問在場聽眾,對威權體制造成的影響及遺緒有何想像?他表示,因為過往的教育、紀念活動及口耳相傳的想像,都與政治菁英受迫害息息相關,好像站在第一線的族群才是威權統治最鮮明的受害者或代表群體,很多時候民眾都忽略了,威權體制影響的層面是整個社會。他說明,這次演講就是要讓眾人從更多層面思考及看見威權統治的影響。

蘇致亨表示,從台語電影的歷史中,可以看見日常生活娛樂、流行文化如何受威權統治影響。從國語運動管制方言等教育文化,延伸到各項禁令,例如身體規訓、歷史紀錄、標語路名等,日常生活受到的影響是淺移默化卻影響深遠。

台南市言論自由日系列活動邀請《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蘇致亨談早期台語電影,探討言論自由的歷史及變遷。(翻攝/Dalul)

蘇致亨表示,1960年代,台語電影蓬勃發展,甚至1966年有70%電影以台語為主要語言,但審查機制產生、審查人員個人偏好,都在某種程度影響台語電影的發展,再加上之後偏厚國語電影的輔導政策,變相讓台語電影成為長不大的小孩,台語影視作品轉戰電視,又因1970年代嚴格把關方言傳播,一再受到壓迫。因著威權統治,好多台語影視作品的演員、導演遇到生存的壓力。

蘇致亨說明,過去黨國體制的政治環境,影響文化體制,讓大眾現在對文化都有既定的印象,藉由不同標準使不同語言文化受到很大的迫害。大眾能做的,就是重新認識這些創作者,思考國語運動在台灣是怎麼運作,跳脫既定的印象。

最後蘇致亨說明,書寫不同時代的反思及重塑歷史,能找回更多國語文化以外的台灣樣貌,而近期流行文化漸漸出現台語、客語、原住民語相關作品,是他喜聞樂見的。量的變化可催生質的轉變,藉由此次演講,希望眾人看到過往威權統治的不同面向,拓展新的討論,珍惜、使用言論自由,帶動台灣新的發展方向。

廣告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