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電不是喊出來的

(相片提供/Pixabay)

◎高木

4月6日,經濟部長王美花受媒體採訪時提到,台灣現在不缺電,只是電費太便宜,所以大家不懂節約用電。

自從3月的全台大停電以來,有許多民眾對台灣的供電穩定度感到擔憂,而媒體也更熱衷於報導各地區的小規模停電狀況。而自3月停電以來,政府與經濟部也不斷呼籲台灣並不缺電,然後把過錯全部推給台電的某個基層員工。

姑且先不論這種行為是否不厚道,就先從供電穩定度來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2021年斷言:「台灣在2022會缺電。」或許這是片面之詞,但也不難看出一個企業主對電力供應的不安。台灣的工業經濟命脈以高科技為主軸,極需充沛的電力,無論是「護國神山」台積電還是鴻海,都承受不起幾個小時甚至一整天都無電可用的窘境。

如果王部長認為台灣電費太便宜,那麼政府是否有辦法保證在未來調漲電費後,不會三不五時發生大停電?我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先來比較一下三種主要的發電方式:火力發電汙染嚴重,受石化能源價格影響,為目前發電主流;核能發電汙染輕,有複雜的社會疑慮和核廢料處理難題,與火力發電同為較穩定的發電方式;風力與水力發電善用自然資源,發電過程的汙染最少,但發電效率不及前二者。

2021年的公投決議放棄核能,投向天然氣發電的懷抱。而如今烏俄戰爭導致國際能源價格波動,高度仰賴石化能源發電的下場就是發電的成本大幅提升,因此不得不調漲電費。要是只有這樣那還不成問題,問題是民進黨大力推行綠能發電,此種發電途徑的成本不亞於石化能源發電,而且供電穩定度和效率更低。所以台灣的未來會變成電力生產成本增加,成本增加所以要漲電費,但供電卻比以前還不穩。

台灣先前已經發生過多次綠能供電不足,最後又讓核電廠出來支援救場的狀況。例如3月的大停電,高雄部分地區在天黑後因為太陽能停止發電,所以再次陷入一片漆黑,足足停了12個小時的電。我認為政府應當做到的是讓民眾能夠打從心底放心,企業主可以安然的發展國家經濟,而不需要提心吊膽、整天煩惱某天會突然沒電可以用。發展正確的能源政策,提供穩定的供電,應該遠比「大內宣」重要。與其整天嚷著沒有缺電、停電與缺電無關,倒不如建立更健全的電網與供電途徑。畢竟電力是從發電廠發出來的,不是官員喊出來的。

(作者為大學生)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