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印(休士頓恩惠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在美國的台灣人剛看完5月14日水牛城的槍殺事件新聞,大都感覺又是一件美國槍枝氾濫、仇恨歧視的社會事件。誰知,馬上震撼我們的消息接續而來,我們在美國的台灣人教會也發生這樣令人恐懼的槍殺事件。

隸屬美國長老教會(PC(USA))的爾灣台灣基督長老教會(ITPC)位於風景優美、氣候舒適的拉古納伍茲(Laguna Woods),是很多台灣人聚集的退休地。那裡有著名的海灘,我喜歡它令人陶醉的夕陽、沿山坡築起的高級住宅。ITPC的信徒大多住在退休村裡,那裡有高爾夫球場等各種活動設施。ITPC借用美國教會聚會,是當地台灣信徒最喜歡聚會的地方。沒想到一個退休氣氛濃厚、休閒優美的地方,竟發生了血腥槍殺。

已經回台灣的張宣信牧師曾在ITPC牧會很長一段時間,一直是教會的「年輕人」,上帝讓他回到ITPC禮拜,抑制凶手進一步的屠殺擴大,我們要獻上感謝。但是最讓我們悲傷的是,鄭達志醫師為大家犧牲,他的勇氣和行為如同耶穌,因個人的死,使許多人復活。

➤   槍殺的創傷與症狀  

一、槍殺創傷的影響:

「槍」基本上代表著衝擊生命的威脅。當有人持槍出現,或者像某藝人的兒子,告訴同學他有槍時,是會讓人感到畏懼、恐慌的。在現場經歷者、場外聽到槍聲者與受害者的相關人士,都會產生創傷的影響。例如有人會一直聽到槍聲、聞到火藥味。

這段時間,媒體的大量輪番報導、遠近親友的不斷詢問、通訊軟體(LINE、臉書)交叉傳遞的新聞,都對當事人產生極大的外在壓力,我們必須讓當事人安靜下來,有一個心理空間去處理他們的創傷。

面對親人的死亡和受傷、鄭醫師家庭的破碎、頓時失去的依靠、喪失熟悉的人等,一下子承受許多痛苦與刺激將造成「個人創傷」與「團體性創傷」。這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發生,是全面性的過程,包含著情緒、生理、心理、及靈性等層面。

二、創傷後的症狀 :

1.繼續處在創傷的問題中;2.從人群中退縮;3.嚴重的身心靈問題;4.藉酗酒逃避困難;5.性格有很大的改變;6.一直不願表達哀傷的行為;7.罪惡感與生氣的感情沒有減少;8.藉旅遊逃避悲傷的事情;9.繼續否認悲傷的事實;10.對去世的親人理想化的反應。

事件發生後幾週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時期,因為若一直出現症狀,就表示仍被悲傷控制住,無法進入新的生活開展。若狀況持續超過六個月,就要安排看身心科醫生,或者是做心理治療,不然當事人將會有心理疾病、憂鬱症的困擾。

  創傷教牧協談  

一、每一個災後的人的自我認知

1.我還活著,但有人傷亡。──情感上充滿矛盾。
2.這件事,別人是如何看待我?──人際關係改變。
3.我以後要在哪裡生活?──擔心未來的生活。

二、辨識症狀與問題

1.你最近的睡眠如何?
2.有做過什麼夢嗎?
3.這些夢對你來說,有沒有呈現什麼樣的現象?
4.在這段時間裡,你會常感到恐懼和害怕嗎?若有,你是如何面對的?
5.若你不介意,我希望能跟你談談,好嗎?

三、敘事治療

當我們與當事人論及他的失落時,可以通過敘事性的問題,幫助當事人「開封悲傷」。因為大多數人在遇到創傷之後,很少將自己的悲傷做很好的釋放和醫治。有時會遇到當事人為了避免再次傷感,而不願回憶,也不想解開原有認知架構,以致緊抓自我防衛的方式,而讓悲傷一直停留在原處沒有離開。

所以無論如何,若我們教會願意在這關鍵時刻,幫助創傷者,還不會太遲。以下要進入敘事的對話與治療,我們期待在敘事過程會逐漸將當事人塵封壓抑的悲傷開啟,達到醫治功能。下列提供敘事性問題供參考:

1.請你回想一下,傷亡者和你原本的關係是如何?
2.請你描繪災難發生當時,你在哪裡或哪一個位置?你們講了什麼話?做了什麼反應?
3.在逃命過程中,你看到了哪些人、事、物?你有想到什麼嗎?
4.這時你喪失了什麼?哪一樣是最讓你痛苦?
5.你在這裡,還擁有的是什麼?
6.你覺得上帝在這裡嗎?你希望祂能為你做什麼?
7.你要對自己講什麼樣的話,去面對這個災難?

四、改變認知,與悲傷說告別

1.請在你所坐的位置上,閉上眼睛整理一下心情。
2.你是否看到悲傷的你,你會對他生氣、覺得他可憐或是討厭他這個樣子?能不能形容一下你的感受?
3.你的心若是很衝突,請現在來為他禱告,可以嗎?
4.現在禱告完,你能不能扶持他起來,帶他回家?
5.若你不想帶他回家,那你必須跟他告別,放手讓他離開,讓他帶走你的悲傷,好嗎?

最後筆者提出創傷者的醫治概念:醫治不是帶你回到之前沒有受創傷的狀態。醫治是讓你不要停留在情感的階段去想它,在你崩潰之前,帶你自己離開。醫治是使你能「活出來」,而非只是「存在著」。醫治是焦點的改變,將它整合在你的生命中。

  神學的省思:同在的奧祕  

日本小說家遠藤周作的小說《沉默》提到:「上帝為什麼在我們受苦的時候沉默?」另外,描寫偤太人在集中營受迫害的《黑夜》一書提到:「上帝祢在哪裡?」我們遇到災難時,許多人常問:「為什麼上帝不救我?上帝沉默、不在嗎?」

有一件殘酷的事實,今天所發生的槍殺創傷永遠可能無法從當事人的生命和記憶中消除,這也是我們輔導者必須認知的。所以既然無法輕易消除,就必須採取其他有效的行動,而不是與創傷的事實拔河!因此,在產生新的動力之前,要具備兩件要素:1.接受創傷的事實;2.看到悲傷的意義。

接受事實是許多當事人的難關。有很多人一定會勸告當事人,既然已成事實就接受吧!可是當事人卻無法接受。我們可以從舊約中約伯的故事看起,當約伯發生災難時,他的三個朋友馬上來看他,為他悲傷放聲大哭,撕裂外袍,把塵土向天揚起,落在自己的頭上。在靜默陪伴七天七夜之後,三位朋友陳述約伯犯了可能有形或無形的罪,並強調上帝的公義與慈愛。可是約伯無法接受他們所描述的「事實」。

唯有接受事實才能宣洩情緒,因為情緒在呈現後才能漸漸回到理性!而我們要問:「什麼是事實呢?」事實不是發生的原因,而是承認這個事件不是我們所能預料,不是我們所能控制,不是我們可以改變的情況。本來約伯一直與朋友爭論上帝的心意,要找出上帝為何讓這事發生在自己身上。可是,到最後上帝用自然萬物的運行來引導約伯的視野,讓約伯頓悟到原來自己的無知與有限,承認這是生命的必然性。

其實,我們的生命何嘗不是時時刻刻與死亡針鋒相對,除非我們已經麻木了、安逸了,而不知道那是我們的終局!所以,耶穌明確地告訴門徒,祂將要離開。在神學的角度,耶穌的離開是一種創造性、積極性的作為,在我們的災難中,耶穌的缺席並不是真正的缺席,反而是與我們同在。

盼望不是在一帆風順時出現,而是在苦難之中才能看到,因為耶穌也是受到最大的苦難和承受死亡的痛苦,使人類重新得到盼望。

  上帝的慈愛並沒有離開  

當親人遇到災難離去,迫使我們必須經歷一個讓人無奈、極度悲傷的過程。我們放不下、走不下去,是因為我們以為自己是孤單的、只有黑暗的角落適合我們!親愛的弟兄姊妹,你的悲傷,無止盡的思念,上帝知道,因為上帝的慈愛並沒有離開你,永遠沒有離開你。

上帝藉著耶穌基督的復活已經向我們宣告,人類最大的極限──死亡,不再具有勝利的姿態,因為耶穌已經勝過死亡,帶給我們永生的盼望。讓我們積極、熱愛自己和周遭的人,在黑暗之處點起亮光,在悲傷絕望中看見盼望!

最後引用聖經哥林多後書1章3~4節互勉:「我們要感謝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祂是慈愛的天父,也是一切安慰的來源。在我們各種患難中,祂安慰我們,使我們能夠用祂所賜給我們的安慰,去安慰遭遇各種患難的人。」(現代中文譯本2019版)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