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繼續訴說對公義的渴望

美國總統拜登展開亞洲之旅,5月23日出訪日本時,有記者以烏俄戰爭為例提問:「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你願意軍事介入保衛台灣嗎?」拜登立刻篤定回答:「是的,這是我們給過的承諾。」這樣清楚的表態,立刻成為全世界爭相報導的頭條新聞,白宮官員則較為謹慎地發布聲明指出:「正如總統所說的,我們的政策沒有改變。」

在拜登發表上述言論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同樣表態:「任何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那樣,用武力改變現狀的單邊企圖,永遠不應在印太地區得到容忍。」從種種跡象看來,無論拜登是否「失言」,逾越了過往美國官僚畫下的界線,印度太平洋地區國家戒慎中國野心並團結抵抗的態勢,幾乎已無懸念。

要澄清的是,身為被中國覬覦的一方,台灣全體住民自決的主張,乃是於壓迫中所生長出來的花朵,並不是以仇恨作基調。無奈在反省過往傷痛歷史所提出的檢討,竟被有心人士扭曲為撕裂族群的仇恨煽動者,且有一定比例的人們信以為真,連為受害者伸冤的不平之鳴,都被認為應該噤聲。追求公義的呼聲,竟還需先自我審查,避免遭到汙名指控。

南加州台灣人教會近日發生的仇恨犯罪事件,同樣聽到類似的聲音,責怪受害者主張自己是台灣人,並認為此舉必然激怒不同意見者,甚至主張教會不應談論政治認同的議題。這類顛倒是非的觀點,實在讓人感慨,當基督徒口裡宣信主禱文「願祢的國降臨;願祢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時,又有多少人真心相信這是會落實在地上的上帝國。

若基督徒避談上帝賦予人類的尊嚴、避談憐憫慈愛公義和平的盼望,則宗教信仰恐怕只會成為一個麻醉劑,認為世上所有一切都事不關己。正如烏俄戰爭下的俄羅斯正教會大主教基里爾,面對正在發生的侵略麻木不仁,一名教會領袖無法發出合宜的信息,在外界眼中恐怕只是權勢的附庸罷了。

信仰從來沒有脫離實況。無論是在埃及統治下,帶領受奴役百姓前往迦南地的摩西;面對亞述、巴比倫、波斯帝國進犯時,向上帝呼求公義彰顯的先知;甚至是在台灣殖民處境中發出「毋甘願」悲鳴的牧師黃彰輝,背後都代表著上主施恩拯救的群體。對苦難無感的信仰,本身已顯蒼白無力,又怎麼好意思要高聲呼求的人閉嘴呢?

為這片土地懇求上主的憐憫,不因惡勢力的脅迫就閉嘴。我們仍要繼續訴說對公義的渴望,求主彰顯祂的榮耀,這是基督徒能為這片土地做的見證。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