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安倍之死

「更強大的台灣,成長茁壯的台灣,保障自由及人權的台灣,符合日本的利益。當然,這也符合全世界的利益。」這句話不是台灣政治人物的競選口號,而是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發言。這一位號稱「最友台政治人物」的前首相,不僅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最年輕的首相,同時也是日本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他的死,值得台灣人致上最沉重的哀悼。

安倍意外遭暗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第一時間表達:「我們不能接受這種暴力行為,象徵民主主義的選舉活動中,發生這樣卑劣的野蠻行為,我要用最嚴厲的言語譴責。」台灣副總統賴清德亦在第一時間前往日本致哀,成為1971年後訪日最高層級的台灣官員。直到死去,安倍仍在為台灣開創新局。

事實上,安倍對日本的貢獻毀譽參半。2006年,他第一任期狼狽下台,2012年東山再起,以「安倍經濟學」帶領日本走出經濟停滯的泥沼,成功激起短期經濟活力,但長期看來,成效不如預期,2020年因疫情衝擊及舊疾復發請辭。然作為國際友人,安倍在國際事務場域的貢獻,或許更值得記上一筆。

在國際舞台上,安倍致力發起亞洲跨國對話,率先提出印太戰略概念,串連東南亞到印度等國家對抗中國野心,後來這一概念也得到美國總統川普及拜登相繼採用。為了提升日本防衛能力,更重新解釋日本憲法,擴大日本自衛隊職權,表明當盟友遭他國攻擊時,日本自衛隊可以不受地理限制為他國軍隊提供後方支援。此舉將台灣明確納入美日安全保障條約適用範圍,對台灣意義重大。

安倍直到死前仍為日本修憲奮鬥,起因於二戰後,身為侵略國的日本軍隊遭到封印,如今國際局勢已不可同日而語,唯有修憲才能讓日本成為有能力維護區域安全的「正常國家」,然修憲之路需要日本全民公投複決,仍是一條有待努力的漫漫長路。

國際社會的運作,絕對不是自掃門前雪,而是享有共同價值理念的國家,必須貢獻己力、相互支援、甚至慷慨奉獻援助。諸多影響後世深遠的政治家,展現出魄力與格局,值得後世永懷念。

人的一生何其短暫,死可以輕如鴻毛,也可以重如泰山。安倍之死,提醒著基督徒再一次思考自己的生命,應當活出什麼樣的價值與意義。一個傑出的政治家,清楚要把國家帶往何處。一個信實的基督徒,在每日祈禱中,除了祈求身體健康、事業順利、教會茁壯,也當用心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落實在地面上。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