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啊!那三子」神學生座談分享會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台灣聖公會聖約翰座堂「諸聖及聖紐曼」小組在曾加力姊妹主持下,7月16日邀請聖公會信徒、就讀於輔仁聖博敏神學院的呂子容、板橋靈糧堂會友、就讀台灣神學研究學院的金子煥,以及基隆浸信會聖光堂會友、就讀台灣浸會神學院的傅子嘉進行「看啊!那三子」神學座談分享會,分別就其信仰背景及歷程、神學院間的差別及期許、所屬教會禮拜形式及神學觀點、各宗派對社會議題態度及看法等議題進行分享。

呂子容坦言,在會籍轉至聖公會之前,是在中華基督教長老會信友堂聚會,為了投入聖職(全職事奉),才選擇到輔仁聖博敏神學院就讀,而他決定獻身卻是受到長老教會林鴻信、莊信德牧師的影響;讀台神的金子煥說,在讀輔仁歷史系時寫了有關長老教會的歷史,對其神學及政治立場較認同,才決定捨中華福音神學院、選台神就讀;傅子嘉說,自己家族成員都在浸信會聚會,阿姨是浸會的傳道,大學畢業後在牧師鼓勵下自然選浸會神學院就讀。

(攝影/林宜瑩)

呂子容說,天主教耶穌會創辦的聖博敏神學院的最大不同在於,雖鼓勵學生思考、對話、討論,可是對天主教神學教義已有既定的定義,但對各種議題卻不會給一定的答案;金子煥表示,台神老師對各社會議題的看法不同,台神雖強調加爾文神學、馬偕宣教士事蹟,可是每位老師的詮釋與評價也不同,他認為,台神與其宗派神學院最大不同,應該是在本土神學、後殖民、後現代的探討比較多;傅子嘉坦言,他個人不能代表浸會表達神學立場,不就他個人觀察,浸會神學院老師有崇尚克爾文主義,也有老師推崇加爾文,似乎在神學上沒有較特定的立場。

呂子容表示,聖公會的禮拜程序、禮儀與用語跟其他宗派不同,對傳統也較看重,不過各地聖公會的聚會模式也不盡相同,但就像船下錨一般,有所規範能讓整體聖事不會差異太大;金子煥說,靈糧堂聚會型態是透過很長的唱詩過程,期望讓會眾「與神會遇」,但不像長老教會的禮拜有一定程序,也無太多限制與規範,他在台神參加禮拜則感受到以講道為中心,著重在靜候、恭受、應答、實踐上帝的話,他個人是滿喜歡的。

(攝影/林宜瑩)

傅子嘉說,浸會聚會形式較保守,也強調須真正認識真理、上滿8次課程才能施以浸禮,可是受到幸福小組衝擊,好像對「信而受浸」的標準有點鬆動。另外,大家也就各宗派對社會議題的回應分享個人感受與看法,咸認教會界無論哪一宗派,異乎與社會認知、時事脈動及認知上有很大的落差,非但沒有發揮影響力,反而被視為較保守落後的宗教觀點,反而無法扮演時代先知的角色,對此都深感遺憾與可惜。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