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報廣場】莫忘「安倍丸」

(相片提供/Pixabay)

◎吳建德

混沌不明的板蕩人間,宛如璀璨夜空裡的恆星殞落,昔稱「日本第一勇士」真田信繁在其「大坂夏之陣」天王寺之戰的最終身影,明知天命必敗、運不可違,卻依然無所畏懼的策馬趨進……在四百多年之後,再一次,吾人既是感嘆無常,可仿若又滿懷著崇尚武士道的榮光跟驕傲,看見大和心入魂的殉道與昇華,不是傳說中「戰國最後的武士」,而是有幸曾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昭和最末的戰士」:安倍晉三先生。

即使連篇的歌功頌德也無法喚回故人寶貴生命,可兩人跨越時空的交集,卻是意義非凡的智慧所在。日本慶長19年(1614年),「真田丸」的防禦工事讓真田軍以小博大,也讓野心勃勃的德川軍無法穿越豐臣雷池一步,傷亡慘重,被迫大敗而歸。到了2007年,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晉三提出「四方安全對話」(QSD),藉著美、日、印、澳之間的戰略合作,加強軍事交流,建立防衛條約,共同築起一座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民主堡壘,不只被形容為「亞洲版的北約」,其用心防堵中國的獨裁霸權崛起,說是「安倍丸」也毫不為過吧?

從花蓮震災時捎來的親筆關懷,到「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明確表態,安倍長年的友台立場,著實讓台灣於國際社會飽受中國蠻橫打壓之際,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與應援。但與其將目光狹隘地只投射在「挺台」或「愛台」的框架內,「安倍丸」的精神跟價值,我想絕非是盲目支持一個挑起對立、撕裂族群的迂腐醬缸,而是用心呵護民主、自由又捍衛人權等普世價值的台灣……那也正是當年諸多民主前輩們前仆後繼、盡心盡力打造的美麗遠景。

「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約翰福音12章24節)求上主親自安慰安倍的遺孀與遺族,哀慟過後,吾人也務必打起精神,莫忘安倍對台灣的叮嚀與鼓勵:「奮起吧!台灣,將你們對民主價值的信念傳遞全球。尤其當香港的民主前景黯淡時,台灣必須當仁不讓地成為領袖。」 (作者為長老教會青年)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