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由台灣教會公報社出版的「美好腳蹤」系列繪本第26冊、《大喉嚨牧師和他的油燈——駱先春的故事》,新書發表會於7月23日上午在公報社高雄書房舉行。會中安排公報社社長方嵐亭牧師代表贈書予高雄市立圖書館,由高市圖館長林奕成代表受贈;又邀請「美好腳蹤」系列繪本主編江淑文簡介故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教育幹事Rii Taljimaraw(日依・達里瑪勞)牧師分享心得。會後的「用母語說故事」時間,Sa^tipay ‘Amis(西美)中會聖美教會師母Lisin Rapih(張素芬) 講述駱先春的宣教故事給在場小朋友們聆聽。

(攝影/林婉婷)

方嵐亭在致詞時說明「美好腳蹤」系列繪本的創作與出版精神,是讓更多人看見這些曾經貢獻台灣的前人如何為服務土地和人民,也盼望藉由認識、學習這些楷模,讓台灣能越來越美好。他也強調,高雄市也有許多偏鄉,而陪伴當地孩童成長的正是「圖書館」,感謝高市圖認購,讓市內60間圖書館都有一套「美好腳蹤」系列繪本。

(攝影/林婉婷)

林奕成則回顧,年初與高雄市市長陳其邁等共同瞭解「美好腳蹤」系列繪本出版計畫,市長非常肯定,尤其高雄幅員廣闊、更要關注文化平權需要;經確認,發現高市圖雖有購買「美好腳蹤」系列繪本,但有部分缺本,於是藉著這次機會重新採購,讓眾讀者可以閱讀完整系列故事。他也特別預告,「台灣文博會」將於8月在高雄登場,當中也會以珍貴的歷史資料呈現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等人在台灣傳福音之故事。

江淑文介紹時指出,有「20世紀的神蹟」之稱的駱先春,學識淵博,卻沒有選擇在都市就業、生活,而是來到東台灣,服務阿美、卑南、魯凱、排灣和達悟族並向族人宣教;他以自己的醫學知識,治療當時的寄生蟲疾病,也發揮音樂恩賜,參加傳統年祭並立刻記下歌譜,進一步編纂阿美族聖詩,又投入編著阿美族聖經。駱先春創下許多宣教事蹟,《大喉嚨牧師和他的油燈——駱先春的故事》以「油燈」和「大喉嚨」為切入點,前者指當時部落沒有電燈、駱先春遂持油燈出入部落宣教,而後者則是指駱先春清亮的歌聲。

(攝影/林婉婷)

Rii Taljimaraw則談到,自己對駱先春的認識,最開始來自他的兒子、駱維道牧師曾自述在台東長大;後來她又前往Tao(達悟)族群區會,看見泛黃的會議記錄中發現駱牧師的宣教事蹟。她盼望眾人在前人留下的養分中繼續承接宣教,去見證、發揚,讓上帝恩典像駱先春的那盞油燈繼續發亮,也為被主流社會邊緣化的原住民族帶來希望。

(攝影/林婉婷)

駱先春於1927年就讀神學院,於1928年伴隨孫雅各牧師來到花蓮鳳林,看到原住民族在經濟與生活方面的艱辛,於是決定向部落傳福音;他在東部宣教20多年,陸續完成173首聖詩、協助設立167間教堂、參與阿美族語「馬太福音」翻譯。

《大喉嚨牧師和他的油燈——駱先春的故事》的創作起源始於「美好腳蹤」系列繪本團隊在2018年開辦工作坊,邀請多位知名繪本作者分享創作心得,且與會者都有一次提案機會,從名單挑選一位人物發想故事。本書作者周佩蓉得知駱先春的宣教事蹟,勾起其大學團契時代參與原住民教育營回憶,於是投入嘗試,且故事架構為編輯團隊接受,得以開始進行本書的創作。

(攝影/林婉婷)

駱先春的油燈,是一位美國宣教師離台前送給駱牧師的禮物,成為他東部宣教的好幫手,在他離開東部前,將油燈留給了接手的原住民牧師;幾十年後該牧師又將珍藏的油燈送還給駱牧師的子女,隱隱訴說著信仰與宣教傳承。根據原住民傳道人回憶,駱先春總是在晚上騎著裝有馬達的鐵馬、帶著油燈,穿越還沒有路燈的黑暗山路拜訪部落;愛唱歌的他也被暱稱為「大喉嚨牧師」。

為了更好地呈現故事,繪者張上祐收到繪本文稿後,獨自前往台東展開三天兩夜的旅行,從玉里市區往東到海邊、再往北到都蘭,探望各地的教會與環境,也到相關的文化園區參觀、蒐集資料,沿路拍攝植物與風景;並在考量故事、人物、時代和讀者共鳴等條件下,繪製出有畫面感、有閱讀吸引力的13張跨頁。

更多《大喉嚨牧師和他的油燈——駱先春的故事》及其他「美好腳蹤」系列繪本資訊,可關注「台灣教會公報社書房」及「美好腳蹤系列繪本」臉書粉絲專頁。

(攝影/林婉婷)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