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百合學運參與者 談台灣政治改革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由國家人權博物館、國立中正紀念管理處主辦「自由的靈魂vs.獨裁者:台灣言論自由之路」展覽,此展覽的第3場座談會主題「野百合學運與台灣政治改革」於723日在中正紀念堂1樓常設館舉行。邀請當年參與野百合運動的3位當事人:林瓊華、邱毓斌、周克任分享與談。

延伸閱讀:自由靈魂傳承 鄭竹梅與李戡對談

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歷史學者林瓊華,談她過去在大學時代參與野百合、加入後勁反五輕抗爭等時候須面對家人對於她投入社會運動的擔憂,然後談太陽花運動與野百合運動的世代差異間的共時性,再描述她田野超過10年研究二二八事件中擔任「二七部隊」組織領導之一的謝雪紅。她感慨地說:「我今天都沒有講到『左派』這兩字。」因為,左派這個名詞,在今天的台灣已經被成為髒字。

林瓊華指出,台灣是一個被殖民、再殖民地連續被殖民的島嶼,在日治時代,台灣文化協會成員當中有3成是學生,而在戰後二二八事件當中的「二七部隊」大部分是學生與年輕人,再看野百合運動、太陽花運動,「可以看見台灣每世代都有年輕人要為台灣,要幹一次的衝勁;若這次不做,不知道下次有沒有機會。」因有承襲前人追尋台灣人自主的路徑,所以開創出台灣的天光。

距離野百合運動32年,台灣的政治民主資歷尚淺;林瓊華表示,台灣已經兩次政黨輪替,但每次民進黨上台執政後的社運動能都被執政的民進黨吸走,導致社運動能被大量降低,可是這樣的結構對台灣的民主進程來講,仍舊充滿危機,若不對於窠臼的民主政治掌握在精英手裡,進行打破,台灣的民主,危機四伏。她說,選舉制度要排除資本化,競選經費改以公費,例如法國,台灣的民主品質才會再提升;以及,不要處處跟中國比較,「去跟這顆爛蘋果比較沒有好處。」反而會因這種比較,綁架了台灣的政治民主與社會公義。

(攝影/邱國榮)

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邱毓斌指出,他個人受到鄭南榕與長老教會牧師林宗正的影響很大。邱毓斌介紹長老教會,說明當時代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其實跟不少人接觸到長老教會的URM(城鄉宣教運動)有關,他說,顧名思義,URM是長老教會這個宗教團體的一個宣教營隊,可是卻是可以培育社會運動者的營地。

URM教導「社會運動」的核心理念、知識與技術,認識到結構對社會中的弱勢族群的不利,譬如,原住民、農人、工人,尤其是學習到社會運動會常常失敗的認知,而且幾乎失敗,可是在挫折後要有能夠繼續往前進的方法,包括運動傷害要集體治療,要懂得維持身、心、靈之間的平衡,而這又像似進入了宗教境界。

邱毓斌目前也擔任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他表示,每一場人權運動幾乎會遭遇到挫折,但只要有細膩的論述及倡議,再加上不忘初心、打死不退的態度,結果都會看到改變。30年前野百合運動,當年投入的學生,其家長們都是強烈反對孩子參與其中,但去問投入太陽花運動的學生們,則有半數以上的家長支持自己的孩子參與其中,他說:「這就是進步。沒有改不了的結構與制度。」

野百合學運發動者之一、現為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理事的周克任表示,在民間的力量去改變屏東縣境內已經變成沿岸垃圾山的溪流,恢復可以孕育生態的樣貌,是將民間的力量展現並與政府合作,進而改變社會,基於的是「野百合的初衷不能死」,不是依賴政黨與選舉,而這也是台灣民主進程於現在該要走的路,他稱此為「民主3.0」。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