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與接棒 達悟族群區會宣教70週年

(相片提供/Tao族群區會)

【林婉婷採訪報導】從1951年設立首間教會算起,達悟族群宣教已走過70年歲月;台灣基督長老教會Tao(達悟)族群區會在今年9月11日舉辦「宣教70週年感恩禮拜暨紀念活動」;上午禮拜安排感恩禮,眾人感念信仰前輩在蘭嶼土地上的貢獻,下午則請兒少、青年、耆老等預備節目,寓意信仰與文化傳承。區會議長Syaman Yokalaman(鍾加叁)牧師受訪時指出,當天禮拜與活動呈現出前人如何委身、如何開拓教會的宣教足跡,他們的精神值得記念與學習,也引導著眾教會重新思考,如何在當代處境中持續讓福音扎根。

(相片提供/Tao族群區會)
(相片提供/Tao族群區會)

11日當天因颱風接近之影響,原受邀前往證道的總會書記Fuyan Suda(張培理)無法親自出席,但以預錄影片傳達祝福與勉勵。Fuyan Suda在受訪時提到,自己的講道篇引用馬太福音25章31至40節經文、以「全人關顧的宣教事工」為題,並整理出「使靈命健壯、使生活安定的宣教」「愛主和愛人乃是一切事工的初衷」和「成為關懷生命的教會」三項要點,提醒走過70年後,現在的Tao族群區會要思考未來的宣教方向,包含如何面對福音與文化、教會在社區的角色等議題,才不會在這個時代被邊緣化。

他亦點出,雖然因為距離因素,Tao族群區會的牧者及會友們無法經常參加總會原宣在本島的活動或培訓,肯定那些不畏成本的參與者之外,另因為長老教會是「中會制」,因此區會本身對宣教的異象和推動,其實也相當重要。

(相片提供/Tao族群區會)

Tao族群區會總幹事Si Maliya(董新作)傳道師受訪時談到,事實上,達悟族群宣教70週年是2021年,但因為疫情而延期到如今才辦理感恩禮拜與活動;他介紹,上午的禮拜特別加入「感恩禮」和「回顧與期許」,感謝信仰前輩們的篳路藍縷,讓與會者們更暸解前人如何將福音傳入蘭嶼,又在國家權力壓迫達悟族人時秉持信仰精神挺身而出、對抗不公不義。下午的活動邀請主日學、青年、耆老、各教會弟兄姊妹等演出,並安排宣教歷史戲劇。除長老教會參與,當天還有神召會祝歌、天主教會參與及奉獻。

(相片提供/Tao族群區會)
(相片提供/Tao族群區會)

今年較過往週年紀念不同之處,是特別彙整、編撰並出版特刊。負責執行的Si Maliya回憶,為蒐集資料,自己前往總會和神學院多次,也要感謝Syapen Lamolan(董森永)牧師著作《飛魚之故鄉》提供不少基礎資料;除了自己努力,他也委請區會各事工部協助提供部會的歷史與活動資料。

多達281頁的特刊完成後,Si Maliya坦言仍然感覺不夠完整,例如除記載各教會的宣教歷史,其實也很期待有機會收錄聚會花絮和教勢分析,「各教會其實可以製作自己的專刊。」他建議,並幽默指出這樣可以避免特刊太厚而使人失去閱讀興致。

(相片提供/Tao族群區會)

蘭嶼有其獨特的宣教歷史與脈絡,1950年代起的宣教,多是外國宣教師與其他原住民族宣教師前往,向當地族人傳福音,而達悟族平信徒又成為囑託宣教師,向自己的部落宣教並管理教會;直到1969年、達悟族青年傳道師Syapen Lamolan自玉山神學院畢業並回到蘭嶼服事。但和不少族群、部落相同的是,蘭嶼的宣教同樣面臨「福音與文化」的詮釋議題。

Syaman Yokalaman談到,達悟族有傳統祭儀,過去宣教師會禁止,甚至在靈恩運動時期,有基督徒將「招魚祭」視為魔鬼祭拜;但從儀式背後的意義來解釋,其實「招魚祭」就像生日吹熄蠟燭,是「感恩與許願」,並不是「敬拜飛魚」,而是「期待豐收」。另達悟族也有獻祭,源自於過去饑荒時期,有孤兒夢到離世的父親沒有飯吃、肚子很餓,於是夢醒後就拿些食物擺放在家裡;這個儀式本質是「孝順」,若與基督信仰結合,即提醒弟兄姊妹們「把握家長在世的日子孝順他們」。

又例如早期物資取得不若現在方便,教會沒有無酵餅和葡萄汁,便以芋頭、地瓜湯作為聖餐;Syaman Yokalaman強調,透過適當的詮釋與轉化,事實上很多族群文化並沒有與基督信仰衝突。

(相片提供/Tao族群區會)

70週年特刊裡除了記述歷史,也談到宣教展望,其中包含如何面對「青年流失」和「產業發展」。Syaman Yokalaman感嘆,蘭嶼其實有很多青年人,只是多在台灣本島發展;看著70週年感恩禮拜和紀念活動的預備及進行,他也不斷省思「接棒的年輕人在哪裡?」這個問題。他由衷盼望,70週年不只是回顧,更是重新出發的開始,期待有足夠機會、資源和使命感,能夠與台灣本島的教會合作關懷旅台的蘭嶼青年。

Si Maliya則點出,除了正視科技產品對年輕世代的影響力,也要思考如何能更吸引青年們進入教會,以及如何關懷畢業後留在台灣本島的青年們。他曾在總幹事研討會中有提出是否能請各「大專學生中心」關心旅台的蘭嶼青年,一方面年齡相近、另一方面活動豐富。

(相片提供/Tao族群區會)

「環境會變遷,但宣教是傳道人的使命。」Si Maliya直言,在過去的處境中,教會很吸引人們,不只是信仰中心、也是生活中心。但現代社會有更多娛樂,及缺乏家長的引導與陪伴,年輕世代逐漸流失。「傳道人的觀念也很重要,宣教是得著他們的靈命,不是青年們的奉獻或出席而已。」Si Maliya認為,不管青年們如何回應教會的宣教,教會都還是要持續關心他們。

針對「產業發展」,蘭嶼兼具自然與人文資源,因此有浮潛、環島、地下屋解說等觀光旅遊項目。去年春季議會中,Si Maliya拋出成立「產業發展部」想法,期待進行產業宣教;族群區會也曾邀請總會指導,為要製作相關網站,後續需要進行資源盤點、資料建置,Si Maliya期待眾教會能夠共同努力,在上帝帶領下克服起步的挑戰。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