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10月9日的主日禮拜中,壽山中會喜樂島教會邀請張麗珠師母分享生命見證,禮拜後有婚姻座談會、探討「夫妻溝通」。張麗珠有個人輔導、婚姻諮商專長,擔任「美國家庭優先協會」執行長,另因興趣而參與「福音歌仔戲」服事。

張麗珠以「翻轉生命從心開始」為題,回顧自己生命如何因信仰而改變,並現場吟唱〈你的心遮呢美〉和〈阮是上帝寶貝囝〉等曲目。張麗珠從小生活富裕,父母、兄長都很疼愛她,幸福的生活讓她從沒想過自己需要「信仰」,直到17歲時遭逢大嫂病故、父親生意失敗等變故,原本無憂無慮的生活不再。

為何好人會遭遇壞事?人類離開世間後又會怎樣?懷抱這些疑問,當時在「空中英語教室」學習的張麗珠聽從老師建議,參與教會慕道班課程。一次,張麗珠搭公車時心中埋怨上帝為何要讓家人遭遇患難,上帝卻讓她明白:他為每個人預備生命的一切,什麼都無法隔絕上帝的愛。她當下認罪、決志,求上帝憐憫與幫助全家。

(攝影/林婉婷)

那天之後,家裡的處境並沒有改變,她卻每天充滿力量,勇於面對艱困生活。張麗珠感謝上帝,透過各樣境遇讓她從什麼都不會的大小姐,蛻變成為充滿動力的人。她接著分享自己在電子公司上班、報考神學院,痛失大女兒後過度憂傷、傷及身體,卻蒙上帝祝福再誕下二子一女,以及在阿根廷等國家宣教等故事。

在婚姻座談會中,張麗珠講述幾則夫妻溝通不良的案例,有些是不通情理、有些是沉默隱瞞,「溝通源自於自我狀態。」她強調,足夠暸解自己的內在狀態,就能誠實表達。另有個迷思是「以和為貴」,但張麗珠指出,其實壓抑自己、忍氣吞聲並不好,「吵架」也可以成為溝通方式,但不是為了攻擊對方痛處與發洩自己情緒,而是講出感受,並達到讓雙方關係更好的目的。

(攝影/林婉婷)

張麗珠點出,「非暴力溝通」有4種技巧:觀察、感受、需要、請求。「觀察」是針對「事實」的陳述,沒有批評、指責、分析和道德價值;「感受」是學會「溫和」表達「自己的」負向感受,避免用兇狠的方式,易勾起對方的防衛與抵抗;「需求」是簡單表述自己的需要,避免詞不達意、讓對方無法確實理解,而「請求」則是更明確的要求。

張麗珠又提醒,3種類型的話語別輕易脫口而出:誇大化、災難化、末日化;例如:你從來不道歉、我娶妳真是錯誤、你去死/我去死;且切記勿動手傷人、破壞物品,也勿輕言離婚、在對方脆弱時爭吵;希望吵架後能夠和好,則要熟悉對方「愛的語言」。她也在最後帶領眾人祈禱,如若曾經在親密關係中受挫折,求上帝的活水能洗去這些苦毒、傷口。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