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18歲公民權 民團籲「千萬要同意」

哲學星期五@台中與好民文化行動協會11月4日合辦18歲公民權議題講座。(攝影/洪泰陽)

【洪泰陽台中報導】哲學星期五@台中與好民文化行動協會合辦18歲公民權議題講座,11月4日晚上在好民文化行動協會登場,邀請社團法人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分享他長期推動18歲公民權的經驗,並回應民眾對18歲公民權的疑慮。

張育萌表示,2022年3月25日,立法院以109票全數同意通過「18歲公民權」,全案交付公民複決,由人民決定是否同意修憲,讓選舉、罷免、創制、複決等公民權利從20歲降至18歲。然而,雖朝野皆表示支持,距離投票日僅剩一個月不到,要達到965萬票門檻依然相當艱難。

張育萌表示,爭取18歲公民有一些背景。首先,從台灣的法律來看,各機關對於滿18歲或是滿20歲的認定不一,例如申請領隊導覽證,墾丁國家公園要求必須是滿20歲國民,雪霸國家公園只要滿18歲即可。再者,因為人口結構的改變,應該納入更多青年的意見,而非總是老年人決定政策。第三,社會已逐步形成認同18歲公民權共識。他表示,協會曾在今年8月做過民調,發現70歲以上老人有過半支持,40至60歲支持率最低,這個年齡層的民眾跟青年形成所謂世代溝通的困境。

哲學星期五@台中與好民文化行動協會11月4日合辦18歲公民權議題講座。(攝影/洪泰陽)

張育萌表示,1947年制定的憲法規定滿20歲始有選舉權,當時民法規定的20歲,立法理由註明是因民智未開等狀況才有限制。如今時空背景轉換,社會進步,如今的青年已非當時可比。他強調,2015第一次於立法院修憲提案失敗時,許多滿20歲的人紛紛表達不滿與抗議,今年立院再次表決修憲提案時,院外聚集許多學生表達心聲,幾乎都是高中生。「自由民主要繼續前進,就應該納入更多人的意見與聲音。」

張育萌表示,因為修憲公投的高門檻限制,台灣青年民主協會陸續爭取各地許多青年或學生團體串聯走向街頭,進行「街聊」模式,邀請民眾支持這次公投案。依照法律規定,至少要有965萬同意票,因此他們強調「千萬要同意」,鼓勵民眾出來投票。學生們以青春縱走、街角街口的方式讓民眾簡單了解為何18歲公民權很重要,對學生來說是成為公民重要且實際的行動,「年輕人找到了位置與施力點,來向社會發聲,可以說是世代正義的元年。」

張育萌強調,如果這次修憲公投通過了,將會帶來青年影響政策的直接變化。以日本2015年通過18歲公民權為例,議員民代將重心轉移到學生關心的議題上,學校的營養午餐不再是免不免費,而是好不好吃。以台灣為例,北部某高中提出通勤路口的安全導護需求,警察與學校將不再互踢皮球,因為將近60萬的投票人口,會讓社會與民代不得不重視。未來面對綠電、社會住宅等其他世代正義議題時,社會各階層將更重視青年的聲音與意見。

哲學星期五@台中與好民文化行動協會11月4日合辦18歲公民權議題講座。(攝影/洪泰陽)

活動主持人、高中公民老師蕭唯善最後表示,這次投票對年輕人來說是很大的社會實驗與練習,當台灣人太習慣自由,依賴四年一次將政策決定權力交給代議士的做法,會逐步對社會議題愈來愈陌生。這次18歲公民權的爭取,期盼能為台灣帶來不一樣的未來與思考。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