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大專繪本工作坊 劉玉雯談時代背景的掙扎

(攝影/Dalul Palalavi)

【Dalul台南報導】台南大專學生中心與台南中會合作舉辦的閱讀繪本工作坊,於12月11日下午泥巴球繪本屋舉辦今年度最後一場的講座活動,透過在工作坊中的討論與分享,讓更多民眾了解如何使用繪本,藉由繪本的特殊性,在多樣年齡層中思考不同的論點,並且透過繪本談信仰。

此次閱讀繪本工作坊邀請到台灣文學館專員劉玉雯來分享,以「繪本與信仰裡的(黑)心靈雞湯」為題,用《114歲的新生》來做討論,從激勵人的傳記中看見背後的故事,並以更多面向來思考,不只停留在對於人物、事蹟的感嘆,更能夠跳脫普遍社會思維,帶出信仰中的看見。

劉玉雯分享,《114歲的新生》透過瑪麗.沃克的人生故事,讓人看見時代背景影響下,一個人如何透過對自我的追求,並堅持對生命的熱忱、不斷學習,114歲時從不識字開始,成為學習知識的「新生」,更開拓出人生的新面向。

(攝影/Dalul Palalavi)

劉玉雯指出,繪本主角是黑人奴隸制度的時代,即使政府推行解放奴隸運動,但在經濟需求、社會制度、認知差異以及知識的不普及的情況下,許多黑人仍舊無法逃離勞苦工作的生活。她表示,書中主角對於識字的渴望,是因為傳福音發送的聖經所引起的,然而聖經與基督教文化,對於黑人來說也是西方殖民的痕跡,白人奴隸主常常會引用聖經以弗所書6章的5節中片面的描述,用僕人要聽從地上主人的話來約束黑人,但不可否認的是,黑人在教會當中,也透過聖經不同章節的詮釋來捍衛自身權益,凝聚彼此的力量,從教會生活中找出自身的價值。

(攝影/Dalul Palalavi)

劉玉雯強調,透過了解繪本的時代背景,能夠看出更深層的掙扎與社會議題,勵志故事所代表的其實不單單是個人的故事,也是對當時族群生活的觀察以及陳述。她表示,過去的歷史與教育,往往是由當時的強勢團體所壟斷,失去了其他族群的聲音,而多元文化則是讓詮釋事實、故事的權力回歸到各族群身上;以當事人的角度分享自身民族的故事,更是象徵對自由、正義、人權的追求。她提醒,在聖經的解讀上,也要嘗試幫聖經中被沉默的族群說話,試著了解當時的背景,看見被沉默的聲音。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