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案例研討】洞悉教會存在意義(下)

(攝影/林宜瑩)

【編按】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於1245日舉辦宣教案例研討會,透過各地牧者分享不同類型的牧會現場。包括部落、鄉鎮、都市教會,都需要面對不同的牧養實況,針對不同的信徒結構與困境,擬定不同宣教策略與方法,方能在謙卑委身服事中發展特色事工,成為上帝所喜悅的教會。

——總編輯 陳逸凡


原鄉部落整合資源成亮點 以不斷應變面對局勢挑戰

【邱國榮專題報導】研討會主題「原鄉部落型教會的宣教案例」部分,探討了台東初鹿部落的Pinuyumayan族群區會Ulivelivek(里福里福克)教會和Tayal(泰雅爾)中會Piyaway(比亞外)教會的案例。

位於台東初鹿部落的Ulivelivek教會,是一個多元宗教信仰的部落。根據2018年的人口統計,總戶數有542戶,總人口1469人,其中原住民人口有510人。牧師Davede Ici(朱英碩)在這個社區部落服事了五年多,他表示,必須調整宣教觀念,放下固有的宣教意識形態,「走出教會,進入人群。」

Davede Ici在玉山神學院畢業後,被派往Ulivelivek教會。當時,這間教會無法承擔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要求的牧師、傳道師在職暨退休福利制度的「傳福會負擔金」,甚至連教會的外觀和內部空間都非常破舊蕭條。但是,現在的情況已經完全不同了。教會已改建成部落的亮點,孩子們笑聲四起,樂聲縈繞。這些孩子幾乎都來自非基督徒家庭。

Davede Ici表示,他到該教會時積極發放福音單張,不斷舉辦各種活動,如聖誕活動、牙醫義診、暑期營會和都市教會下鄉短宣。這些活動讓他與社區建立友好關係,又使社區認識教會關心社區的意義。此外,教會也與非營利組織合作,整合社會資源。例如,安得烈食物銀行和基督教芥菜種會輔助兒童的生活津貼和才藝教育相關計畫,以及全聯社會福利社的愛心福利卡。

Davede Ici提到,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族群和特質,因此,不可忽視福音的在地本色化神學建構。但過去,台灣原住民族教會在面對傳統文化和基督教信仰的衝突時,常常表現出恐慌和無所適從,這使得教會失去了在社區部落宣教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機會。

最左為Davede Ici,中間為Taya Hane。(攝影/林宜瑩)

Piyaway教會牧師Taya Hane(林聲)表示,教會的生態會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改變,所以教會面臨的挑戰也更多。因此,在思考教會和部落之間的關係時,「不斷應變」是面對多變的服事環境的重要心法。

在分享特色事工時,Taya Hane指出,教會從2018年底開始接觸再生能源團體,並採用了太陽能。但這不意謂可以換個方式浪費電,因為上帝賞賜人類太陽能,不是用來浪費的。綠電的核心價值是永續,綠色能源是提醒教會要友善環境。Piyaway教會裝設了3瓩太陽能板,並陸續增加發電量。教會裝設太陽能板後所節省的電費,挹注在教會所設立的兒童基金、年長者關懷基金和獎助學金上。

Taya Hane表示,節省下來的電費如果只看重其金錢價值,而忽略了有效管理和責任,那麼這項能源事工就沒有意義。推動能源事工應該花更多時間在信仰教育上。他說:「上帝給我們管理的責任,所以教會使用綠能時,應該做出有效率且有目的的管理。」

Piyaway教會去年產生了近15瓩的電能,協助部落能源產業再造。Taya Hane表示,能源事工將增設「烘焙小屋」的概念,將部落族人的農產品再另做附加價值的產品,例如蔬果乾,以及以蔬果乾為原料製作烘焙餐點等,這些事工將能夠幫助部落產業再造。


鄉鎮牧養迎上帝迷失兒女 以勾勒教會圖像展望未來

【邱國榮專題報導】研討會主題「鄉鎮型教會的牧養宣教」部分,探討了新竹中會後龍教會、彰化中會永靖教會和嘉義中會林內教會。這三間教會雖然是中小型教會,但在宣教方面都展現亮眼的成果。三位牧師均提到同工的重要。因此,綜合討論的其中一個問題是「如何確定同工是上帝派遣的,而不是阻礙者」。

永靖教會牧師黃主恩表示,教會裡面有羊也有狼。雖然傳道人在神學院畢業後被派到教會,但不可能知道誰是羊,誰是狼。然而,傳道人可以選擇「用神的愛來影響」,這是他對所有弟兄姊妹的態度。不過,要承認自己的愛不夠,因此需要被神的愛充滿。

後龍教會牧師李怡涵表示,她沒有能力分辨上帝派遣的宣教同工,因此對所有人一視同仁。但如果是上帝託付的同工,他們會努力跟隨教會的宣教步驟,這是一個自然而然可以看出差異的重點。她相信上帝的帶領,在這個過程中,自然就能看出區別。

林內教會牧師溫學恩表示,教會裡有稗子和麥子,或是山羊和綿羊,正如聖經所提到的。但不是由傳道人來分辨,而是由上帝最終裁判。當然傳道人也會希望有能力辨別出誰對教會是好是壞,但如果他們是上帝喚來的羊群,傳道人應該愛他們。因此,他懇求神幫助傳道人有分辨的能力,並幫助他們回到上帝面前。

右二為李怡涵。(攝影/林宜瑩)

另外,有人提出了問題,問三位報告人如何勾勒出他們所牧養教會的未來圖像,因為這次宣教案例研討會的主題是「教會存在的意義」。

黃主恩表示,永靖教會的未來圖像是耶穌敞開雙手去接納祂的教會,因此會是一個經歷神奇蹟的教會。黃主恩畢業後被派到永靖教會,當時周圍的其他教派教會對他說:「永靖永靖,永遠靜靜。」但這句話讓他覺得可笑,因為他相信上帝不會讓祂的聖殿靜靜無聲,而是祂要使用的人會進入教會。而黃主恩的確看到了這樣的奇蹟。他表示,經歷神蹟的發生,不論是事工的推動、人心的改變、生命的造就,只要為了神的教會付出代價禱告,神會自己勾勒出圖像,彰顯在教會中。

左二為溫學恩,最右為黃主恩。(攝影/林宜瑩)

李怡涵表示,後龍教會期待成為一個能夠照顧老年人和年輕人的教會,因為後龍地區需要這樣的教會來幫助。至於十年後的規劃,她表示,由於後龍地區有不少弱勢人群,他們來到教會是因為生命受傷,需要上帝的幫助。因此,後龍教會的目標是幫助這些人擺脫過去不好的經驗,讓他們在耶穌基督裡面重新找回生命和盼望,在神的聖殿和恩典中醫治他們的傷口,並恢復在基督裡的身分,能夠站起來。

溫學恩表示,期待林內教會成為一個讓所有浪子都能回到上帝家中的教會。他提到了聖經中浪子回頭的故事,父親張開雙手迎接浪子回家。無論是家裡的浪子還是在外的浪子,都是上帝的兒女,因此林內教會希望讓每個人都能回到上帝家中,認識愛他們的天父。


都市社會克服障礙展宣教 主動關心與連結突破困境

【林宜瑩專題報導】研討會主題「都市社會型教會的牧養宣教」部分,探討了七星中會暖暖教會、新竹中會富岡榮耀教會和Tayal(泰雅爾)中會’Bu(慈光)教會的案例,看見都市社區型教會正面臨宣教處境和挑戰。

暖暖教會牧師莊上恩表示,信徒年齡的分層情況嚴重,暖暖和基隆區的教會通常都有長者和青少年之間難以兼顧的問題。2019年起,他與另外四、五間面臨同樣情況的教會聯合,設立了青年聯合聚會,使教會青少年得以受到關懷和牧養。此外,為了照顧長者,暖暖教會在2019年決定建造電梯,讓長者能到位於地下室的禮拜堂和三樓的餐廳用餐。

莊上恩表示,教會比較重視清明聯合思念、母親節、父親節等非教會節期。他會特別選用有關倫理、生死、上帝屬性、基督的愛等相關經文講道,也穩定推動查經班和成人主日學。教會也定下每年新年第一主日為教會的感恩節。他坦言,牧者與信徒之間難免會存在個人喜惡問題,有些不喜歡他的人就離開了教會。

莊上恩。(攝影/林宜瑩)

富岡榮耀教會牧師林芳名表示,2019年她剛到任時,教會聚會平均人數15人,如今主日禮拜平均人數成長到30人,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已經升格為堂會。2021年3月21日,在母會派員參與下,召開了會員大會,選出了一名長老和兩名執事。此外,透過桌遊和背誦聖經,讓年輕人更願意留在教會。

她與同區域的教會合作、聯合服事,或前往富岡故事館聯合禮拜,透過異地聯合禮拜突破環境限制。她們還到富岡火車站獻傘宣教,在聖誕佳節向社區居民報佳音,以增進與他們的情誼。目前,教會希望能有音樂專業人才的穩定服事,也積極培養學生練習樂器,將來用在音樂服事上。

中間為林芳名。(攝影/林宜瑩)

‘Bu教會位於桃園大溪,今年已經成立了42年。當年會友多是從桃園復興鄉到大溪發展的泰雅爾族人,如今該教會也有阿美族、排灣族、新住民和漢人的主內兄姊一起聚會。該教會牧師Silan Batu(洪以倫)表示,教會主日聚會平均有90至110人,但多數是孩童和年長者,中壯年人較少。目前,該教會在長者文化健康站和寒假的兒童主日學營會都受到社區的肯定。

Silan Batu坦言,’Bu教會的門訓較薄弱,過去培養的青年有一半在接受神學裝備後前往他教派服事。’Bu教會也曾有人在同社區另外創立獨立教會,目前已有300人在那間獨立教會聚會。

Silan Batu表示,受到時代潮流和智慧型手機的影響,會友在實體聚會的中往往會低頭滑手機,也不太愛參加禱告會。此外,年齡斷層情況嚴重,35至50歲的壯年人比較少,參與教會服事者也相對較少。疫情、個人工作、家庭、聚會時沒有停車位,以及如何形成團隊服事,都考驗牧者的智慧和能否擁有寬大心胸接納不同意見。他認為,唯有牧師願意主動關心和連結,先關係、後事工,才有可能突破困境。

最左為Silan Batu。(攝影/林宜瑩)

延伸閱讀:【宣教案例研討】洞悉教會存在意義(上)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