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讓二二八踏上共生之旅3-3

採訪◉李佑生
相片提供◉台灣共生青年協會

第十一屆共生音樂節:空白與填空

每年共生音樂節的主題都寓意深遠,如第6屆的「查無此人」,即表示沒有明確的加害者。而2023年第11屆的「空白與填空」,傳達的是怎樣的理念?活動文案寫著:

1947年2月27日之後的日子,曾有一段很長時間的空白。教室座位的空白,家庭合照的空白,課本的空白,歷史的空白,記憶的空白。

這段空白,不僅是少數人的過去,而是集體社會的斷片。第11屆共生音樂節以此為主軸,回應空白如何被製造、如何影響現在,以及對於這個世代的我們來說,為什麼需要填補這段空白?

每一位往前走的人,都在試圖尋找答案;每一位回頭望的人,都拾起了一部分的空白。

共生音樂節第11屆總召集人、台灣共生青年協會秘書長潘美表示:「二二八事件的空白今時是否已被填補?談論這段空白是否重要?我們這些沒有經歷二二八的人,為何關注?是我們在當中值得探討、闡明的。」

今年延續往年做法,同步舉行展覽及講座,過去講者多邀請學者,這屆則邀請關心社會議題的樂團表演後發表論述,讓觀眾留下來久一些,而不是聽完音樂就離開。「裝咖人」樂團將演唱關於二二八、由主唱張嘉祥作詞作曲的〈林秀媚〉,是以二二八受難者盧鈵欽遺孀的故事為底本創作。另一個受邀樂團則是「皮格子」作品有〈最好的時代〉〈被遺忘的人〉。「他們都是音樂人,也都關心二二八,他們將結合音樂與論述,讓聽眾除了音樂,還增進對二二八的認識。」潘美說。

「看到議題得以傳承,讓人備感振奮!」共生音樂節第8屆及第9屆總召集人葉芊均表示,舉辦共生音樂節的這十年過程中,有許多事讓她刻骨銘心,引發深省。譬如有媽媽帶小孩來看展覽,就讓她認為很寶貴,尤其共生音樂節是在假日舉辦,家長沒有帶小孩去玩樂,而是讓孩子接觸這些關於土地的故事,更讓人感動。

此外,有些講者會回捐講師費,讓經費有限的共生音樂節團隊很受激勵、肯定。徐祥弼回想過程種種說,活動當時會看到許多長輩向他們致謝,謝謝他們關心二二八。每年的經費都滿受限,所以募資時看到支持,印象特別深刻。

2019年史明於共生音樂節現場。

葉芊均則提及讓她又好笑、又尷尬的狀況。有一屆史明在未獲邀情況下到了現場,並主動表示想說幾句話,結果一上場就滔滔不絕,甚至排擠到其他講者的時間。她不得不上前勸老前輩早點結束,拿他的麥克風,未料史明堅持不放手,好像想要趁生命極之有限的時間,告訴人們他經歷的種種,「他抓住麥克風的力道,到現在我還記憶猶新。」雖然互搶麥克風的場面很尷尬,但她能體會老人家的毅力,「我們也不能輸。」這些,都是他們在歷程中得到的珍貴回饋。

延伸閱讀

【特別企畫】讓二二八踏上共生之旅3-1

【特別企畫】讓二二八踏上共生之旅3-2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