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自由的當代意義 透過積極討論凝聚共識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國家人權博物館主辦「朝向言論自由的國度邁進」系列講座,225日下午在中正紀念堂演藝廳以「為自由發聲:談鄭南榕對當代台灣言論的意義」為題,探討言論自由議題。講座邀請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副研究員吳叡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陳俊宏和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竹梅對談。

吳叡人表示,言論自由是政治參與的條件;民主理想狀態是在理性溝通的情境中,彼此辯論來形塑公共意識。雖不一定是真理,但會是共識;藉由參與討論而有共識的政策結果至少有正當性,不僅實現人民當家,乃至於團結人民而成為現代民主國家。

不過,根據《經濟學人》評估的指標來看台灣,雖然台灣現在是充分自由國家,但是距離參與溝通、形塑共識而進步的團結願景,仍然有一段不小的距離。吳叡人指出,台灣民眾可以自由發言,可是溝通倫理蕩然無存;公共領域成為暗黑叢林,導致民粹崛起,之後腐蝕民主、進而使民主瓦解。台灣民主危機的特有因素是中國,主要是以認知作戰擴大台灣內部對立,直接跟台灣內部統派勢力裡應外合,而統派勢力就利用言論自由助紂為虐。

「民主絕對不會是永續,在每個世代都必須加以深耕。」吳叡人說,鄭南榕對言論自由的信念,是拚命保護言論自由,而且到手後仍然要拼命守護。因此,在充分自由的台灣,民眾要從知識和思想層面積極保護言論自由,並且認識到言論自由是自律道德,負責任參與公共討論、發揮積極自由,才不會被「邪惡的平庸」挾制。

言論自由現在成為破壞民主體制的工具?對此,陳俊宏表示,在座講員都不會以捍衛民主為由而主張限制言論自由;不過,言論自由面臨危機,若從市場角度分析即是「市場失靈」。台灣社會處在高度分歧狀態,導致嚴重政治極化。此外,網路發展出來的「注意力經濟」,加上民眾喜歡得到共鳴的社會心理,形成越來越「同溫層」的討論空間,以至於聽不到不同意見。所以,媒體識讀的大眾教育與學校教育刻不容緩。

站在各自政治立場者互不信任,也無法進入產生共識的溝通。鄭竹梅說明,雖然過去威權壓迫的事已經很多人聽過,但是要再次訴說,尤其黨國體制掌控的全面性與壓迫性,是這個世代與下個世代都很難真正體會到的。她指出,國民黨統治是「黨國體制」,這點沒有疑問,可是現在有人把民進黨執政黨與之比擬、稱為「民進黨統治」,事實是現在台灣是「民主國家」、根本不是黨國體制,民進黨是「政黨輪替」結果,這才是正確言論。

她也感慨,這場講座使用的演藝廳就位在蔣介石銅像下方,也就是黨國體制的觀念至今並沒有被轉換,以至於不同政治立場者沒有對話。她認為這場講座應該到大廳舉辦,讓往來民眾都可以聽見,希望營造不同立場者可以溝通的環境,否則沒有交流的情況下,黨國價值體系不會鬆動。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