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聽裂隙的迴聲 綠島人權藝術季5月17日登場

(相片提供/國家人權博物館)

【邱國榮整理報導】國家人權博物館「2023綠島人權藝術季」即將於517日開展,以「傾聽裂隙的迴聲(Listening to the Overtones of Fissures)」為題,邀請17組台灣藝術家與5位國際藝術家參展。展覽主視覺設計受政治受難者歐陽文1950年代攝影作品啟發,以充滿療癒感的藍綠色呼應綠島的自然環境,象徵承繼前輩的精神,在人權之路上持續前進。

新銳設計師黃靖懿操刀主視覺,靈感來自歐陽文拍攝的《林投樹與船》,呈現1950年代政治受難者於新生訓導處展現的強韌生命力。身為畫家的歐陽文因白色恐怖案件入獄,在綠島擔任視察長官的貼身攝影,藉機拍下綠島各處的風土民情,其中《林投樹與船》拍攝的海蝕岩柱三峰岩,是受難者打石勞動之處,被譽為「永遠的紀念碑」。

本次藝術季邀集22組跨媒材、類型與國界的藝術家,以白色恐怖歷史、當代人權與綠島在地為創作題材,展出15件全新創作。策展團隊與藝術家選擇看似被動、柔軟的「傾聽」姿態,試圖容納不同個體歷經政治、經濟與體制的各種遭遇。

藝術季將以台東富岡漁港為起點,循著在新生訓導處擔任攝影師的陳孟和在漁船上拍攝的綠島全景,開啟藝術季的旅程。觀眾登島後,可先至綠島遊客中心,隨著藝術家用聲音、影像裝置〈火燒島旅遊指南〉,足跡踏遍綠島的個景點,重訪火燒島聚落,重新認識這座島嶼,除了監獄之外的過往,並進一步思考人們的生活與日常如何受政治與經濟轉變與塑形。

除此之外的20組創作,將集中於白色恐怖綠島園區的綠洲山莊與新生訓導處展出,突顯以藝術轉化與詮釋白色恐怖歷史的感性面。此外,第19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吳瑪悧,以新作〈我是高草〉省思白色恐怖的人權議題,透過思想單純的少女在監禁期間寫下既求生又求死的分裂自白,思考威權體制下人的價值。

進入第4屆的綠島人權藝術季,以藝術扎根綠島在地,邀請民眾傾聽來自不同身分、背景與立場的聲音,找尋可互相認識與對話的頻率,讓大眾更了解白色恐怖。

(相片提供/國家人權博物館)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