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高雄中會青少年部為社青們舉辦「親密關係」系列專講,邀請台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專任教師李岳庭副教授擔任主講人。首場於3月11日在光鹽教會登場,李岳庭分別在上下午課程中談「關係中的深層溝通」和「婚姻中要面對的議題」。而4月22日、在中山教會的場次將談婆媳關係和肯定溝通技巧。
延伸閱讀:親密關係專講 談婆媳關係與兒童教養
高雄中會青少年部部長、河堤教會牧師陳宇政在開場致詞時提醒,「十字架」不只是「神與人」的關係,也是「人與人」的關係,期待與會者們透過講師的分享有豐盛得著。
李岳庭則以自己輔導離婚夫妻的經驗為引言,指出「溝通」的定義是傳送、給予和交換資訊與想法,但不代表對方一定要接受自己的說法;這就是「溝通」與「說服」的差異。
為何溝通會「不通」?李岳庭進一步說明「溝通的真誠」。例如「講反話嘲諷」,表面是一種意思,實際卻是另一種意思,這種不真誠的溝通往往會產生誤解;他強調,哪怕有類似經驗,每個人仍會產生不同感受;人不可能完全,因此不可能完全溝通,聽者只能夠盡可能接近說者的體會。
溝通成立的條件可以看成:訊息「發送者」編碼後以同頻率傳播,而「接收者」獲得訊息後解碼。他幽默表示,所以有個說法是「我不說你也應該要知道」其實是違反溝通原則、也可能傷害關係的。
溝通秘訣以「停」最重要也最困難,接著是留意看、積極聽、感情說。「停」是指放下主觀與專業、停止單向給建議,或接受自己的說法被否定、被拒絕且心情不會受影響。能夠「停」的人才是溝通,不是在說服、教訓別人。
而「看」是觀察外表、肢體等非語言訊息;「聽」是表現興趣和情緒支持,抓住對方話語的重點;「說」是不問問題、少給建議,感受說者的情感並給予反應。情緒不能「被說服」,他建議與會者們要暸解自己的情緒、建立情緒用詞,才能在溝通時更精準體察對方情緒,並藉由具體描述,讓對方感覺有確實被聆聽、被理解。
談到自我情緒照顧,李岳庭邀請眾人思考「當你/妳心情不好時,會為自己做什麼?」一分鐘後統計自己列出幾項。他表示,根據多場演講經驗,教會弟兄姊妹寫出來的項目都比較少,「因為教會比較少愛自己、比較多愛別人。」
他認為這與聖經裡「愛人如己」教導並不相符,「自己力氣都不夠,怎麼去扶別人一把?」他邀請眾人與伴侶、家人、朋友或同工一起練習,各自列出20項並交給對方,暸解自己的需要,也讓別人知道自己的需要,透過溝通建立更好的關係。
下午場次專講正式開始前,李岳庭先以自己在美國德州輔導學生的經驗,談到教會弟兄姊妹常常沒有辦法忍受別人受苦,急於承擔他人的困難;但那次輔導讓他知道,自己沒有辦法拯救任何人,而是激發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去面對自己生命的困難。懂得照顧自己心理、能夠釐清責任界限,這是投身教會服事與助人工作能夠喜樂、長久的秘訣。
關於「婚姻中面對的議題」,李岳庭聚焦「財務」議題。他帶領眾人分析自己的購物邏輯;有些人會深思熟慮、思考這次消費是「需要」還是「喜歡」,這是「謹慎購物」;有些人則是毫不猶豫、因著流行而消費,尤其網購便利性和信用卡普及更是助長這種「盲目購物」。
每筆消費背後,代表著金錢使用的價值觀,這種觀念也會影響、傳遞給孩子。他強調,財務諮商有個別性,要考慮個案的薪資多寡、家庭支持度等,每個人的經濟條件都不同,但建議要培養記帳習慣,才能知道自己的收支分配情形與如何開源節流,也要先列出負債狀況,較高者應先償清;而婚前尤其要衡量教養子女的花費。講座最後,李岳庭邀請眾人回家嘗試以「非語言訊息溝通」來傳遞愛。
問答時間,有人詢問是否應該給孩子零用金?李岳庭回答,是否給予和金額是由各家庭衡量財力來決定,但如果給零用金,要有相應的財務教導,讓孩子認識金錢價值,學習儲蓄、管帳與合宜消費;若是以金錢獎勵孩子,也要有所節制,可以與「代幣制度」交互進行,例如口頭肯定、點數貼紙等。
有人請教若家庭收入固定,是否要生養第二個孩子?李岳庭表示,這還是要照各家庭的情形來決定,例如生養第二個孩子的原因是喜歡小孩、還是第一個小孩需要玩伴?如果要照顧兩個孩子,該怎麼調整教養花費?或是否該轉換跑道、增加收入?這些都需要思考與取捨。
現場亦有家長詢問關心成年孩子的界限。李岳庭建議要以「對方」舒服的方式為主,也給予對方足夠的隱私與空間;家長應該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活出自己的豐盛生命,說不定反而更能吸引孩子主動認識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