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福增探討基督教本色化 融合信仰與文化的關鍵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七星中會濟南教會香港團契於8月13日下午舉行講座,邀請到前香港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院長邢福增教授為主講嘉賓,探討了「漫漫本色路與中國基督教的本色化」。邢福增深入剖析了本色化的概念及其對基督教在本色化的挑戰。

邢福增指出,本色化是一種適應不同文化背景的策略,就如同香港食物需調整口味以適應台灣當地,宗教也需要在不同文化與社會環境中融入,使人們能更好地理解基督教信仰。他強調,本色化即是將信仰與文化緊密聯繫,強調社會環境與文化傳統,這是一個讓基督教在新的環境中得以被理解的關鍵。

然而,本色化並不是一個單純的概念,它也帶來了新的問題。邢福增教授舉明清朝代時期的教會作為例子,指出當時天主教會面對拜祖先的爭議,這是一個全新的問題,也帶來了新的思考。他強調,本色化的常識正是思考這些文化處境所產生的問題,對於基督教在中國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攝影/邱國榮)

邢福增引據台灣的神學學者黃伯和牧師提到本土化的概念,強調本土身分結構代表著基督教與台灣土地之間的連結。另有香港的神學學者也指出,本色化的目的是宣教,這不應僅僅是學術上的抽象問題,並也強調教會一切努力都是為了宣教,讓當地民眾認識基督教。然而,邢福增指出,本色化所帶來的挑戰在於,它產生的東西是否與原有的福音相符,而這也是本色化神學中不斷思考和辯論的焦點,本色化所帶來的福音是否忠實地保持原意,但不同人持有不同看法,使得詮釋存在著出入與差異。

邢福增以他早年在神學院教書時的經歷為例,訴說了一位神學生染頭髮的爭議。老師們認為神學生不應染頭髮,但當事人辯稱自己從事青年工作,外表需要年輕化以親近年輕人。這即是本色化的不同看法,也凸顯了本色化議題的多元性,不同的觀點之間不時會產生爭辯。

(攝影/邱國榮)

邢福增指出,教會內部存在不同看法的多樣性,對於本色化有各自的看法,並且不斷面臨調整。他舉例說,向韓國學習教會增長的發展模式,但回到本地後發現需要調整以適應當地情況,因此,在本色化的議題上,對信仰核心的理解是關鍵,應用在不同土地上的方式應是教會的探索重點。他指出,教會內部因不同看法而產生爭論是正常的,但他強調這種吵架最終應予以尊重,彼此傾聽並理性地討論本色化問題。他指出,本色化是由下而上的過程,各方意見的碰撞和辯論促進了教會的成長與進步。

談到基督教向伊斯蘭宣教的問題,邢福增強調宗教自由的重要性,雖然基督徒致力於傳播信仰,但應尊重其他宗教的存在權力。邢福增也談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張力,他認為基督徒在等待握有世間權柄的上帝回來改變現狀的同時,應積極努力尋找到上帝國臨在的空間;雖然處境有限制,但是在這樣的空間中去理解所要面對的困難。

(攝影/邱國榮)

關於「基督教本色化」和「基督教中國化」的區別,邢福增明確指出兩者本質不同。基督教本色化是由下而上的過程,是教會內部不同看法的反映,而基督教中國化則是由中國政府確定的目標,要符合社會主義。他強調兩者不可混淆。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