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榮專題報導】談到台灣人對於「鬼」的認知,與基督教信仰有何不同,2020、2021年在台灣神學院神學系講授「台灣諸宗教」和「台灣宗教現象」的馬偕紀念醫院院牧張軒愷,在接受訪問時從基督教角度,解釋鬼與邪靈的概念,並分析聖經中耶穌趕鬼的故事。

張軒愷說,台灣人對於鬼的認知是人有三魂七魄,死亡後七魄就會消散,三魂則分別到神主牌、墓地和陰曹地府。如果這些魂沒有奉祀好,就會留在人世間,成為孤魂野鬼,會作亂、對人造成影響。而台灣很多「有應公廟」,其實就是奉祀孤魂野鬼的廟。

他說明,基督教沒有三魂七魄的概念,不認為有鬼的存在。而聖經中描寫到的邪靈或汙鬼,其實是當時人們對於超乎醫學知識能夠理解的疾病的解釋。當時人們會認為這些疾病是上帝的懲罰,或者是邪靈的作用。所以耶穌在很多的醫治上面,就會用趕走邪靈的方式來呈現。

以聖經中耶穌趕走格拉森豬群裡的邪靈為例。張軒愷說,這段經文其實是凸顯耶穌恢復秩序的能力。因為格拉森如果單純是猶太人居住地方的話,不可能會有豬;豬在猶太文化中是不潔淨的動物,而海對遊牧的猶太人來說也是令人恐懼的地方。所以耶穌把邪靈趕到豬身上,再把豬趕到海裡去淹死,就等於是把不潔淨和邪惡都清除了,同時也恢復那個地方的秩序,包括人的生命秩序和價值觀秩序。

張軒愷表示,從神學傳統來看,基督教有撒旦的概念,就是一個力量存在,要把人拉扯離開上帝。但是他認為,不少教會過度強調撒旦的力量和權柄,或是把聖經提到的邪靈連接台灣的孤魂野鬼,好像變成了耶穌與撒旦在拔河,這樣就等於是放大撒旦的能力、降低耶穌的權柄。他強調,如果耶穌就是上帝本身的話,那耶穌的能力一定會勝過邪靈;他建議基督徒不要太去強調邪靈的力量,而要相信耶穌在恢復秩序和生命的能力。

張軒愷指出,科學是有限的,有些事情是無法科學解釋,但是他不會認為就必須跟鬼魂之說連接。他表示,人類的知識是不斷累積而來,但是在知識不足的時候,會很自然用鬼怪傳說去描述超自然現象。他舉例,台灣文化傳統上,長輩會提醒小孩不要在農曆7月時去玩水、因為會被水鬼「抓交替」;但事實上,這可能是因為缺乏熱身就游泳、導致抽筋。

但張軒愷也表示,中元普渡是台灣的重要傳統文化之一,信仰基督宗教的台灣人也要去理解。他說,在台灣這樣多元信仰的環境中,如果直接認定中元普渡是迷信,那沒有意義也沒有幫助;尊重不同宗教不代表同意或接受他們的信仰觀,而是認知到有不同的信仰展現。他建議基督徒要先回到自身信仰,知道相信的是什麼,才有辦法在台灣文化脈絡中表達自己所信的。

張軒愷分析,中元普渡是凝聚社會集體行動,就像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台灣民間信仰是非建制的宗教,是比較鬆散的、沒有具體制度的宗教信仰,很多相關認知在於口傳、延續長輩教導的模式,也因此民眾很自然就會接受這樣的祭祀。他說,曾經有一段時期,社會倡議不要稱農曆7月為鬼月,應改為「孝親月」,但這個倡議沒有成為風潮;而這幾年還有把中元稱為「民俗月」,目的也是避諱直稱「鬼月」。

張軒愷另提到基督徒可能面臨到的實際問題,比如媳婦是基督徒但要協助夫家辦理普渡,他建議可以適度協助,像是採購或開車載送,但沒有參與祭祀,以良善、和諧、友好的關係回應,也讓基督福音有機會進入家庭裡。


封面圖片提供|Freepik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