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愛台灣 打造永續環境家園

善盡好管家職責 保護受造界免受汙染 踏出環保轉型第一步

Piyaway教會光電。(相片提供/Taya Hane)

|總編踏話頭|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整全宣教六大面向之一「關懷受造界」,揭示了造物主、受造界與人之間密不可分的關係。關於環境永續、節能減碳等議題,國際社會近年已從談判階段進展到國內實質政策立法階段,台灣作為地球村的一員,當然不能因為政治口水與汙名標籤,醜化環境永續及綠能發展的迫切性。願上帝所造萬物,都能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總編輯|陳逸凡


【林宜瑩專題報導】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10月16日與馬偕紀念醫院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並以「醫院永續發展的挑戰與機會」為題演講時強調,聯合國正致力推動全球永續發展,其中包括發展永續能源、應對氣候變遷,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這些議題將影響各國民眾的日常生活,因為氣候變遷的衝擊正在席捲全球。

氣候變遷帶來減碳新挑戰:簡又新指出,工業革命後,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使得全球溫度持續上升。為應對氣候變遷,聯合國在2015年通過《巴黎協定》,目標是把全球暖化控制在1.5°C以內,並達到碳中和。各國紛紛採取行動,如大力植樹以吸收二氧化碳,同時開發碳封存技術,並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他說,由於疫情影響,2020至2022年期間,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呈現下降,但要真正實現碳中和,還需付出持續的努力。

(攝影/林宜瑩)
  • 從教育開始塑造環保觀念:要實現永續發展,必須先從改變人的觀念和行為做起。簡又新指出,這是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最主要的工作方向,只有當人們的腦力和行為轉變,社會才會產生相應的政策。
  • 各國紛紛邁開減碳新步伐:簡又新指出,2021年聯合國氣候大會上,已有許多國家和汽車廠商承諾,在未來10至30年內逐步停止生產和銷售傳統燃油車輛。航空和航運業也有多國簽署協議,致力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歐盟等已開始限制高碳排放產品的進口。這表明越來越多國家和產業正致力減碳。
  • 零碳時代可能使物價齊漲:簡又新提到,未來各行各業將面臨減碳的壓力。從民生用品到交通工具,以及建築和科技產品,都必須儘量降低碳排放。許多大企業如蘋果和亞馬遜等,已訂定零碳排放的目標。這將帶來產業和消費模式的巨變,也使物價面臨上漲壓力。為避免衝擊過大,各國正逐步實施相關政策。
  • 醫療高碳排需尋找新作為:簡又新指出,2019年,美國醫療碳排占比為7.6%,瑞士6.7%,日本6.4%,丹麥6.3%,英國5.4%,韓國5.3%,德國5.2%,法國4.6%,台灣4.6%。他說,雖然這些數字看似不高,但已高於全球航運和航空的碳排放比例。因此各國均要求醫療機構必須優先減碳,以降低其對環境的影響。若以2021年台灣非生產性質行業的能源消費比例來看,醫院占16.09%、車站及軌道占13.54%、學校占12.34%、百貨公司10.43%、辦公大樓7.71%、電信機房7.59%、旅館為5.38%,就知道醫療在消耗能源上偏高。
  • 醫院應開創零碳嶄新未來:簡又新建議,要使醫療機構實現淨零碳排放,可從多方面著手。包括使用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建造零碳建築,使用零排放交通工具,提供可持續和低碳的醫療用品,建立循環利用的醫療廢棄物系統等。此外,美國政府正大力支持醫療系統減碳,要求2030年前將醫療碳排減半。醫療企業也承諾在2050年前使產品達到淨零碳排放。簡又新表示,雖面臨轉型挑戰,但醫療業必須踏出環保的轉型第一步。

世界地熱日 首座地熱電廠

【林宜瑩專題報導】為推廣地熱資源開發利用,能源署與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10月17日世界地熱日舉辦新北市首座地熱發電廠參訪活動,實地觀察台灣地熱能源的最新成果。在四磺子坪先導地熱發電廠參訪後,前往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地熱探勘井,實地了解地熱資源。結元能源總經理林伯修也親自接待並講解。

位於新北市金山區的四磺子坪地熱發電廠,是台灣第一座位於火山區的地熱發電廠,標誌著台灣地熱發電邁入新里程。該廠由結元經營,今年10月正式商業運轉。早在1966年,政府即在大屯火山區進行地熱探勘,原計畫在此設置地熱發電廠,但直到2023底才有第一座地熱電廠啟用。

(相片提供/王守誠)

台灣地熱資源發展協會常務理事王守誠指出,大屯山地熱資源非常豐富,但火山地熱具高酸性,導致管線快速腐蝕,加上早期工法和材料無法承受,使得地熱發電一直無法開發。結元投資3億元進行探勘和測試,並與全球最大的地熱發電設備供應商合作,解決管線酸蝕問題,設置100萬瓦先導型乾蒸氣冷式發電機組。今年10月商轉後,年發電量可達640萬度,足以供應1500戶四口家庭一年用電。目前結元也在附近開發其他地熱電廠。

王守誠指出,四磺子坪地熱發電廠的商轉,證明北台灣的地熱資源可用於發電。相鄰的日本和菲律賓雖也面臨高酸性溫泉的挑戰,但都成功發展地熱能源。他相信這次北台灣地熱發電的成功,對台灣未來採購綠色能源和減碳將是正面幫助。


比亞外光電 幫助部落發展

【邱國榮專題報導】Tayal(泰雅爾)中會Piyaway(比亞外)教會在2021年完成了裝設發電量14.625峰瓩的太陽能板與儲能系統。加上早期建置的3峰瓩太陽能發電量,該教會已實現百分百自給的綠色能源。教會牧師Taya Hane(達亞・哈內)今年10月23日受訪時表示,現在每日發電量已高於教會日用電量,多餘電力可儲存於儲能設備,以備停電時使用。他說,教會有個願景,就是成為部落的能源供應中心,協助農業發展。

Taya Hane解釋,教會計畫利用部落的農產資源,建立小型加工工廠,用太陽能電力將農產品加工,以減少農民的損耗。加工完成的產品可轉售給外地遊客或其他市場。他表示,這個計畫類似合作社的概念,向農戶收購農產,加工製作成伴手禮品。這樣不僅可以增加部落收入,也可以回饋教會事工基金。同時使用再生能源,可推廣部落認知節能減碳、落實生活習慣的重要性,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Taya Hane表示,這個計畫已獲教會小會討論和同意,也要感謝綠能公益團體的協助,建置太陽能發電和儲能系統。Piyaway教會希望透過太陽能發電和農產加工的循環利用模式,創造出符合部落文化和生態的永續發展模式。他說,這項太陽能發電和儲能計畫的終極目標,是讓部落達到百分之百的能源自主,目標發電量是170至180峰瓩。但因涉及層面廣泛,目前先完成農產加工計畫,讓加工設備儘速進駐,開始協助部落產業擴展。


繪本配SDGs 關注國際議題

【Dalul專題報導】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SDGs),旨在解決全球性的環境、經濟、社會等問題,實現和平、安全、繁榮、公正世界的使命。台灣已有許多企業和單位推動SDGs。為了讓教會會友了解世界議題,台南中會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於2022年,透過《親子天下》所推薦的不同主題繪本,搭配體驗遊戲或手工活動,激發解決問題的想法。

教會老師蕭瓊子受訪時指出,初知SDGs時,剛好《親子天下》針對各項目標推薦了三至五本繪本,而教會也有購買繪本的需求,於是產生了這樣的合作。

(攝影/Dalul)

蕭瓊子分享,透過繪本寓意及老師的帶領,讓孩童在學習階段從生活中體會議題意涵,產生啟發和思考。教會不僅在兒童主日學運用繪本,也會在不同的團契,如松年團契中使用。因年齡和視野差異,SDGs指標對不同群體的影響也不同。

蕭瓊子表示,這些指標會因世界狀況和挑戰而更新增加,像2000年的千禧年發展目標只有八項,現在擴及17項。目標針對國際議題,某些內容跟台灣會友的共鳴可能不大。但總體來說,透過不同方式培養會友關心國際議題,是教會責無旁貸的事。

關於台灣比較無法產生共鳴的議題,蕭瓊子舉例指出,在松年團契分享《114歲的新生:瑪麗・沃克奶奶的閱讀之旅》這類優質教育議題時,部分長輩認為純屬故事,與台灣無關;又如飲用乾淨水資源議題,台灣的孩童可能難以理解和連結。然而,透過SDGs和繪本的結合,可以向會眾傳遞國際觀念,了解世界各地的議題和需要幫助的對象。除了認識各項目標,培養對國際事務的敏感度也很重要,這與福音精神相通,不單顧自己,也要關懷需要幫助的人。

《親子天下》會定期更新SDGs推薦書單,以便持續帶來新的啟發和思考。蕭瓊子表示,市面上也有以SDGs為主題的桌遊和倡議書籍,這類工具在遊玩或閱讀過程中,會讓人理解各項目標和世界上關注的議題與團體。她認為,透過思考和討論激發出的想法,可以促使人持續用行動關注這些議題,並將影響力延伸到更多角落。教會也應透過不同形式讓會友關注國際議題,即使在台灣不易產生共鳴,但可以提升國際格局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觀念。持續更新素材也可持續激盪思考,進而產生行動。


簽署倡議書 馬偕醫療先鋒

【林宜瑩專題報導】繼2014年完成台灣第一家醫療機構以G3.1版本通過企業永續報告書(CSR)認證,馬偕紀念醫院今年10月16日召集各分院院長在總院9樓大禮堂,與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表示,馬偕醫院從董事長到分院院長皆親自出席見證簽約,充分顯示馬偕醫院將全力節能減碳,為地球永續發展盡心力。

馬偕總院院長張文瀚指出,ESG是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及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合稱。面對全球減碳期待,143年歷史的馬偕醫院對台灣社會之承諾,及醫院永續發展之考量,作為經營者必須再檢視核心價值,並鼓勵全院朝ESG目標推進。因此他宣布,10月16日為「馬偕ESG日」。

(攝影/林宜瑩)

馬偕醫院這次簽訂的「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承諾三大目標:一、健全機構治理。體制內建立永續發展專責單位,致力透明治理、提升董事會ESG運作、完善醫療法人制度與管理,並定期發布永續報告。二、發揮社會影響力。在人力培育、僱用、性別平等、職場健康促進、社會關懷服務、高齡友善照護、國際合作等方面,創造典範並產生社會影響力。三、落實環境永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定期盤點用電與碳排量,至少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並100%使用綠能。

馬偕醫院董事長蕭聰穎、張文瀚與簡又新簽約後,馬偕兒童醫院院長許錦城、淡水馬偕院長洪大川、台東馬偕院長王功亮、新竹馬偕院長翁順隆、新竹馬偕兒童醫院院長楊俊仁等人,也一同簽署承諾推動ESG。 簡又新肯定馬偕醫院百年來對台灣的貢獻。2014年馬偕醫院完成台灣首份CSR,2023年再獲「TSAA台灣永續行動獎」非企業組SDG3(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銀級等殊榮,足見院方積極善盡社會責任。

簡又新在簽約儀式後以「醫院永續發展的挑戰與機會」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指出,各國正全力減碳,醫療碳排占全國比例均偏高,以台灣為例,達4.6%,高於交通運輸等行業。醫療碳排主要來自供應鏈、藥品化學、器材、能源、運輸等面向。以台灣非生產行業能源消費比,醫院遠高於車站、學校、百貨商場等。因此,馬偕醫院作為民營醫院翹楚簽署〈醫院永續發展倡議書〉,其推動ESG將發揮示範帶頭作用。


全民一起持續監督汙染 促使企業正視環境永續

【特稿/林婉婷】今年是記錄片《看見台灣》上映10週年。這部紀錄片透過高空視角,帶領社會看見許多過去不曾留意的環境破壞問題,其中就有日月光半導體廢水汙染後勁溪事件。

因關心此案,環保團體多方串連發聲,甚至引起國際組織重視與共同呼籲。雖然相關判決峰迴路轉,但促成《水汙染防治法》後續修正。日月光公司則在2014年成立企業永續處,2020年成立日月光環保永續基金會,定期舉辦環保活動。 事實上,日月光廢水汙染案爆發於2013年10月1日,是《看見台灣》上映前一個月,後勁溪流域長期以來乘載仁武工業區、大社工業區、楠梓科技產業園區等大小廠房的汙染;不過因為《看見台灣》紀錄片中,呈現不自然紅棕色的後勁溪令人印象深刻,也使得這個案件獲得廣泛關注。

該案是檢修時程序有誤,導致淨水系統異常,沒有依原定程序處理廢水中的鎳、銅等重金屬,放流水中鎳、銅及懸浮固體含量超過法定排放標準。雖後續有工程師注意到問題,但負責人員未給予明確指示,沒有即時停工,導致廢水仍不斷產生。直至高雄市政府環保局同日巡查發現有異,查至廠房確認問題後才阻止排放。

環保局指出,依照《水汙染防治法》規定,設備故障需在三小時內向環保局通報並做緊急處置,然而日月光沒有通報且繼續排放,甚至在廢水採樣槽加入自來水混淆數據;另廠房提供的日常監測數據與環保自動連續監測數值不同,疑似造假。考量情節重大,於是在同年12月勒令廠房停工。

2014年2月,地球公民基金會與國際責任科技運動網(ICRT)連結18個國家、50個國際環保與勞工組織召開記者會,當中公布日月光從2011至2013年有25次汙染違規紀錄,另公布其採購商名單,呼籲勿成為汙染幫凶。此舉引來歐洲國家基金創投公司(GES)致信詢問,甚至國際知名的品牌如蘋果、英特爾、Maxim也表達關切。

針對日月光廢水汙染案,高雄市環保局原處罰鍰1億201萬元,但日月光提起行政訴訟,高等行政法院檢視當時《水汙染防治法》等相關規定與權限,2017年判決環保局敗訴、撤銷罰鍰;2020年環保局重新計算後裁罰約4700萬元。

此案也推動《水汙染防治法》修正,2015年立法院三讀通過,有毒廢水致病者處一到七年有期徒刑、併科2000以下萬元罰金,致人死亡最重可處無期徒刑、併科罰金3000以下萬元。另增訂部分罰鍰為民眾檢舉獎金,並訂定「吹哨者條款」保護揭發企業不法的內部員工。

曾經引起國際連署抗議的汙染大廠,如今開始參與環境保護、永續工作。這個事件最大的啟發,不是「一家廠商轉變」,而是「如何持續監督」;若沒有許多關注環境議題的前輩、團體們揭發與呼籲,很多環境問題不為社會知曉,更難說要促成修法或改善。只要人類持續生產、持續活動,製造所帶來的汙染無法避免。如何將破壞降至最小、企業是否善盡環境責任,有賴社會持續監督。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