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談】結婚與生育的世代價值觀差異(下)

Generation one line logo. Simple linear icon with a child, adult and old man and family protection idea.

◎Tâng-phoāⁿ(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不同世代隔閡,該如何透過信仰重新連結?筆者所牧養的會友年紀大多數都屬戰後嬰兒潮(1946~1964年出生)的成員,因其年代正處國家意識形態與經濟型態的轉型,在許多長輩心目中,人丁興旺不但是家族之光,養兒防老也是早期父母辛苦打拚一輩子之後的盼望。儘管現在許多長輩已不再勸年輕人多生一點,但如果只生一個,他們就會認為要再生一個來作伴,比較不孤單。

然而許多研究直指,戰後嬰兒潮是一批享盡紅利的人。在許多重要議題上,例如年金、核廢、稅制、居住正義、工資、環保開發等,我們不難看出這一世代的保守立場和對抗心態。相對而言,Y世代、Z世代,甚至自嘲為「厭世代」的青年,生活在一個變動劇烈的年代。他們面臨低薪、高房價與不確定的未來,形成共同的生存困境。

每當筆者試圖接近、牧養這些青年的心靈,都不免為他們的生活重擔感到同情和惋惜。當今年輕人自小就習得利用網路獲取資訊的能力,傳統家庭所謂「正統」的價值觀都將被解構甚至當作笑話!具有強烈批判思考能力的青年時常質疑我,認為養兒防老和大家庭的觀念都是錯誤,婚姻制度也只是處理財產分配的社會工具。

面對厭世代所提出的問題與挑戰,其實我們都有共同終極關懷需要去面對!聖經雖未明定人生各階段該遵循的規範,但核心精神提醒我們,人的有限和上帝的旨意是我們需要虛心領悟的課題。假若人類無視自己的局限,也不順服上帝的心意,無論是否結婚生子,都難以獲得真正的喜樂與平安。

若我們還願意謙卑站在信仰群體的角度,承認自己是被那創造的源頭所召聚,也許能從聖經推斷那終極關懷就是「活出上主的形像」。這個形像承認人的不足,需要匹配幫助者互相陪伴奔走人生旅程,夫妻、孩子是彼此的幫助者,甚至信仰群體夠緊密的話也是不容取代的幫助者!有無進入婚姻、有無兒孫都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唯有人人都看見彼此有上帝形像,也願互相幫助不壓迫彼此,讓上帝國臨到,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全文完)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