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威廉逝世百週年紀念 研討會認識宣教腳蹤

(攝影/林宜瑩)

【林宜瑩台北報導】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宣教師吳威廉(William Gauld,1861~1923)對台灣的影響,七星中會雙連教會12月9日舉行「宣教師吳威廉牧師逝世100週年紀念」研討會,邀請不同學者、牧師擔任講員,分別談論吳威廉在建築、確立長老教會合議體制,以及吳威廉牧師娘吳瑪利(Margaret Ann Mellis)將五線譜引進、如何影響台灣聖詩發展,最後一起省思台灣教會宣教的方向與可能性。

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陳穎禎表示,吳威廉繼馬偕之後對台灣教會最大的貢獻,在於清國、日治轉換期間,在革新求變的當時,於1912年成立教士會,將教會系統組織化,確立以合議制來決定教會各樣事務;同時成立會堂建築部,就教會建築及據點、宣教中心設施、醫療院所、教育機關進行規劃,引進西式建築概念,讓台灣社會生活空間樣貌朝向近代化發展。

專精於教會音樂的前台灣神學院老師陳琇玟說,吳瑪利於1892年隨吳威廉來台時,將五線譜引進台灣,並在淡江中學、台灣神學院教琴、教聲樂,被稱為「北台灣教會音樂之母」。陳琇玟也說明長老教會聖詩的沿革,雖然2009年出版的聖詩(第六版),加入普世多元的元素,可是多數教會還是較鍾愛使用1964年的聖詩(第五版),因裡頭收納多首台灣處境化的聖詩。

(攝影/林宜瑩)

台灣神學院前教會歷史教授、星中濟南教會神學與教育牧師鄭仰恩表示,1904年10月4日在牛津學堂舉行首屆的「台北長老中會」,選出吳威廉為會正,後在1912年成立教士會,當時吳威廉常說:「在實行這項決議前,我們得先和本地弟兄們商量一下。」鄭仰恩說,長老教會會以民主的合議制來決定教會事務,邁向自養、自傳、自治,是吳威廉對長老教會的貢獻。

(攝影/林宜瑩)

尤其是在加拿大母會的認可與支持下,吳威廉將宣教中心從淡水移往台北,並在牛埔庄(現雙連教會一帶)購置大片土地,興建醫院、神學院、六棟教師住宅及相關建物,成為日治時期通往圓山神社公有路(現今中山北路)上,最現代化的西式洋樓建築群。特別1918年竣工的台北神學校(台泥大樓現址),更是吳威廉親自設計、監造。可惜後來吳威廉因搭乘人力車翻車,加上本身有心臟病,於1923年6月13日去世,葬於淡水砲台埔外國人公墓,享年63歲。

曾在新加坡三一神學院教授社區宣教的李孝忠,則是從荷蘭、英國、加拿大、美國宣教師早期在台灣宣教的腳蹤,談到20世紀末長老教會對「宣教」的認知,是從教會宣教轉向上帝的宣教,如今更重視普世教會的合一、經濟與生態的平衡。在思索未來宣教樣態時,李孝忠點出,如何讓教會的專用術語,透過「轉譯」與社會一般用語能相連結,真正在平等尊重原則下進行宗教對話,是眾人可以思考的方向。

(攝影/林宜瑩)

作為吳威廉主政時期建立的星中雙連教會,也重新出版《海外建造家吳威廉》,並與「台灣吧」合作出版《米粉先生奇遇記》繪本、製作介紹吳威廉生平的影片,歡迎大家向雙連教會洽詢購買資訊,並前往雙連教會臉書粉絲頁點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