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至5日、在玉山神學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主辦的第二屆原住民青年查經培力營登場;今年以「釋創 Make You Strong」為主題,一方面說明選讀經文為創世記,一方面也透過「Strong」(強壯)諧音,象徵認識上帝話語所帶來的生命力量。營會安排四場專講,邀請邱淑嬪牧師、Taya Yumin執事、曾宗盛牧師專講,帶領學員們認識研讀聖經方法、從原住民處境研經和創世記各章節要點。


省思受造的心意 憑藉信仰堅固認同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專題報導】在2月2日進行的第三場專講中,Taya Yumin與學員們探討「第八日」,思考在上帝創造、一切看為美好之後,「人類」如何對待這個世界,及藉由以色列人被擄時期的認同危機,從而延伸探討經歷不同政權殖民的台灣原住民族,如何看待自己的族群身分。

Taya Yumin首先回顧,自己小時候是接受黨國教育,在課本上看到的「創造」故事是「盤古開天地」,也讀到被創造出來「吳鳳神話」。吳鳳神話的根源可以回溯到清國時期,當時就有「以犧牲自己為革除原住民族出草習俗」的偽史實;而國民政府沿用、繼續作為統治原住民的工具。幸得許多原住民前輩的努力,讓原住民可以正名為「原住民」,並能夠在今日學習自己族群觀點的知識與故事。

他接續說明,神話不是離奇故事,而是心靈隱喻,也是社會認同的根據,並特別介紹四則不同的「創造」故事:泰雅爾族作家Walis Nokan(瓦歷斯‧諾幹)的小說《七日讀》中,交織敘述自己部落災難和北美原住民遭到屠殺的歷史,從人類帶來的災難提醒著管理的責任。澳洲畫家林‧厄納斯(Lin Onus)的畫作《第八天》中,可以看見殖民帝國汙名化原住民,用武力、聖經和消毒劑來征服、開化、清潔原住民。

(攝影/林婉婷)

而中國作家閻連科的小說《四書》裡,「天的孩子」想要在罪人勞改區推展新秩序,衍生出乍看美好、卻充滿遭受壓迫的故事。在泰雅爾族的神話裡,一粒小米、一小塊肉就能餵飽所有人,某天有位老者因為貪心而割下一大塊鹿肉,山鹿因而傷心離開;這個神話寓意著人與自然原本互相依存,自然有豐盛的饋贈,但人類的貪婪讓自己與自然隔閡。

Taya Yumin指出,這些藝術和文學作品的創造故事與聖經記載皆不同,但都提醒著現在人類思考自己到底在創造些什麼;「創造」故事乍看已經完成,然而重新閱讀聖經,能感受到上帝正在呼喚人們回到起初的美好。

Taya Yumin接著說明,公元前587年,偤太人被擄巴比倫;在流亡、離散巴比倫時期、波斯帝國統治期,摩西五經內容逐漸編輯完成。從詩篇、耶利米哀歌、但以理書、尼希米記的記載,可以看出偤太人被擄時期的艱難困苦;然而在失去土地、流亡與被統治的處境中,偤太人以摩西五經維繫身分認同,並且得以依此實踐與延續宗教禮儀、傳統和歷史文化。

台灣原住民族也曾經歷被日本殖民政權強迫遷移,並且在黨國教育中失去自己族群的文化記憶;Taya Yumin強調,台灣歷史就是原住民歷史,這也是一部被殖民的歷史。他將以色列人的命運和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對比,提醒與會者們要珍視自己的族群身分、語言、文化;除了閱讀上帝話語,也要認識、追尋自己的認同。


約瑟的夢與實現 看見上帝對人計畫

(攝影/林婉婷)

【林婉婷專題報導】2月3日、第二屆原住民青年查經培力營的最後一場專講,邀請台灣神學院的舊約老師曾宗盛牧師分享。他特別聚焦第37章至50章,透過家庭成員的衝突與和解,來顯示上帝的恩典與眷顧。

他首先說明,第37章至50章經文連結創世記和出埃及記,講述雅各家族因為上帝而免於滅亡,也預告未來上帝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第37章的經文裡,讀者可以看見雅各家族裡因為父親的偏愛導致兄弟關係緊張,以及看見上帝透過「夢」傳遞他對雅各家族的計畫;事實上,創世記第37章至50章的經文裡,上帝看似沒有明確出現,卻隱藏在祂所啟示的夢裡,並藉此推動其心意。

在第37章中、約瑟的兩個夢,反而讓他的哥哥們嫉妒、感覺遭到冒犯,進而萌生殺害約瑟、維持現狀的念頭,並且也讓約瑟過於高估自己,因為他在夢裡看見的是統治而非服務。雅各則將這些事放在心裡,或許也想起自己做過的夢。

後來約瑟被哥哥們賣給埃及法老侍衛長當奴隸,但受到重用,雖然因為被誣告而入監,又因為管理才能而成為囚犯間的領袖,顯示上帝對約瑟的恩待。而第41章,法老做了兩個夢,無人能解釋夢的意思,而酒政想起約瑟曾經為自己解夢,於是約瑟被從獄中帶出、整理儀容後被帶到法老面前。

曾宗盛特別指出,經文裡敘述「整理儀容」,也代表身分與處境的轉變;先前約瑟的彩袍染血,他從父親的愛子變成埃及的奴隸,而現在換下囚服、換上新衣,他又從階下囚變成能夠為法老解釋夢境、獲選為負責穀倉的管理者。

當饑荒如同夢境預言發生,約瑟與來到埃及購買糧食的哥哥們再度相見,並設計想讓同母弟弟便雅憫留在自己身邊;然而在第44章的最後,曾經出賣約瑟的哥哥因為這些年愧疚、煎熬而改變,願意為父親的晚年、為弟弟的安危而代替便雅憫留在埃及當奴隸;這個衝擊讓約瑟無法繼續偽裝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他承認自己身分,並以信仰的告白、全新的眼光看待曾經的遭遇,理解自己是因為上帝的計畫而來到埃及,保全許多人的性命並成就如今光景。

(攝影/林婉婷)

曾宗盛點出,透過第37章至50章的經文,可以看出約瑟和哥哥們都因為時間的歷練而更為成熟;他邀請學員們現場分享對約瑟性格改變的看法。有學員認為約瑟年輕時過於恃寵而驕,也有學員看見約瑟對信仰的堅定,以及約瑟能夠饒恕家人的心胸。曾宗盛指出,在原鄉,許多青少年為求學、就業而離開部落,多年後才回到家鄉;因此約瑟與家人重逢時激動的心情,或許不少在場學員們能夠體會。

而針對約瑟在兄弟買糧時故意用計、意圖讓便雅憫留在自己身邊的橋段,有學員認為這時約瑟對哥哥們的心情應是愛恨交織,但上帝幫助他們、讓他們終能和解,顯示上帝的力量勝過人性的掙扎;也有學員設想哥哥的心態應該是覺得害怕、驚愕、荒謬,但最終能夠感謝上帝這樣的安排、拯救他們免受饑荒。針對便雅憫,有學員指出應該處境兩難,要面對哥哥們間的角力;但也有人認為他是滿有恩典的孩子,因為不僅得到雅各寵愛,也能得到心理愧疚哥哥們加倍的疼愛。

在總結時,曾宗盛談到,透過雅各家族的故事,不僅展現上帝透過「夢」隱密施行祂的拯救與祝福,也顯示弱者能夠轉化帝國的權力結構、環境歷練能夠使人的性格與信仰轉變成熟。最後他邀請與會者好好思考:身為台灣基督徒,上帝在這個身分裡賜下哪些夢?要如何去發現、去實現?


【花絮】工作坊主題多元 參與在地教會主日

(攝影/林婉婷)

第二屆原住民青年查經培力營除了四場主題專講,也在第二、第三日安排共十場、八個主題的工作坊,分別邀請有心理諮商專業背景的王榮義牧師分別講述情緒管理、解夢,布農族作家Salizan Takisvilainan弟兄談高山寫作心路歷程,Umav Ispalakan姊妹介紹自媒體經營要點,Saiviq Kisasa老師帶領《排灣族部落公法人》桌遊,曾巧忻姊妹分享擔任國會助理經驗,台中原住民大專學生中心主任Hola Sicyang牧師談透過農業親近土地的見證,李潔瑜姊妹分享護理師職場故事。

而禮拜日上午,眾與會者分組前往Truku(太魯閣)中會Dowmung(銅門)教會、Tmunan(文蘭)教會、Miyawan(米亞丸)教會、Sbiyuk(思彼悠谷)教會、Sdagan(斯達岸)教會、Branaw(重光)教會、’Amis(阿美)中會Fanaw(池南)教會、Rinahem(力拿恆)教會、Mafowakay(南華)教會、Miyamay(美雅麥)教會聚會。而營會最後一日有獻心分享會,並請退休牧師、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榮譽教授Masegeseg Zengrur Gadu(童春發)主禮閉會禮拜。

|延伸閱讀|【原青釋創】思想上帝創造心意

(相片提供/總會原宣)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