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性之旅】打開童話世界的鑰匙──德國不來梅(上)

不來梅市政廳(左)及不來梅主教座堂(右)。

文圖◎李佑生

在抵達德國不來梅(Bremen)之前,我們對不來梅的印象來自童話故事《不來梅樂隊》。這印象並不偏頗,因為1975年西德政府為記念童話大師格林兄弟誕辰200週年規劃的度假路線「德國童話大道」,亦是因《不來梅樂隊》而以不來梅為終點。不來梅的人們也喜歡這個以雞、貓、狗、驢為主角的故事,哪怕弱者團結力量大而出奇制勝的寓意和不來梅沒有什麼淵源。

關鍵之城

當然,這個片面的印象不足以涵蓋這座歷史悠久城市的全貌。當我們在不來梅漫遊,便發現坊間除了銷售以《不來梅樂隊》為設計元素的紀念品,最常出現的便是以市徽中的鑰匙設計的相關周邊商品,其淵源為馬太福音16章19節耶穌對彼得說的「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導覽的解說員語帶自豪地介紹,漢堡(Hamburg)是世界級港口,被譽為「德國通往世界的大門」,因此市徽中有門,但不來梅更重要,「如果沒有鑰匙,就無法打開這道通往世界的門。」

不來梅是德國為數不多的港口,規模僅次於漢堡,不只經濟活動興盛,戰略意義也不言而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不來梅因為是交戰的重點區域而遭到戰火蹂躪,如今僅餘老城區一帶的古老建築保存尚稱良好。其餘地區多還在重建的過程中,且逐漸為現代化建築所取代,因此老城區是我們遊歷不來梅的重心。

從18世紀的地圖可知,不來梅的發展集中在威悉河兩岸,現今的老城區則在威悉河北岸。我們在老城區徒步旅行,享受古城的多樣風情。

從老城區開鑿的護城河,可以看出明顯的星形要塞特徵。星形要塞是軍事史上為了防禦火砲而發展的防禦工事,相比於冷兵器時代的城牆以高度強化防禦能力,星形要塞則降低城牆高度,增加城牆厚度,且因城牆採星形排列而以斜面示敵,敵方砲彈不易自正面直擊牆體。現今老城區的城牆已全數拆除,只留護城河緩緩流淌,靜靜述說著過往的故事。

不來梅老城區護城河。

聖俗政爭

走過護城河橋,過不多時便可抵達老城區的中心地帶,也是我們此行的首要目標,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不來梅市政廳(Bremer Rathaus)。在這座廣場上,重要的歷史建築環伺,最為顯眼的無疑是市政廳與不來梅主教座堂(Bremer Dom),兩者比肩而立,風格卻截然不同。

不來梅主教座堂(左圖)。

位於東側的主座教堂興建歷史可追溯至11世紀,揉合了羅馬復興式與哥德復興式風格,使用大量岩石為建材,是歐洲數一數二雄偉的磚砌歷史建築。位於西側的市政廳於15世紀初興建,融入荷蘭文藝復興的建築元素,門口的石雕羅蘭像是中世紀時期留下來的印記。

不來梅主教座堂內部(右圖)。

生於當代的我們可能感受不到這兩座建築有何衝突張力,然而若置身15世紀教會權柄凌駕於世俗權力的情境,便能聯想到市政廳的建立相當程度代表世俗權力的崛起。與市政廳一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還有直面主座教堂、高五公尺的《羅蘭像》,以中世紀文學作品《羅蘭之歌》的英雄羅蘭為本,建於1404年。羅蘭持劍與盾昂然而立,傳遞的訊息是:「國王是城市的建造者。」反映教會與王權的交鋒。而市政廳的議事廳背對著主座教堂,則有不服從教會當局的意涵。

不來梅市政廳門口。

市政廳的導覽人員表示,市政廳的興建時間早於宗教改革,但也是反對教會權威的象徵。我不確定是否為翻譯的問題,他似乎將市政廳的反抗與宗教改革相提並論。若只看外在形式,或許都有反對教會權威的共通點,但也僅止於此。因為改教家們關心的並非權力的競逐,而是呼籲教會回歸聖經,以聖經為唯一絕對的權威,並確認人不因德行稱義,唯獨倚靠耶穌基督創始成終的恩典。而且,服事、親近上帝並非神職人員的專利,每個蒙上帝揀選、恩召、拯救的人都可以直接到上帝面前。信徒不需透過神職人員,可以藉著聖經、被聖靈指引認識關於上帝的事。服事上帝的場域更不限於會堂,而是在每個職場、家庭,只要以敬畏上帝的心任事,即為聖潔的事。

綜合以上,興建市政廳固然意在挑戰教會權威,卻與宗教改革有本質上的差異。前者是以人為本的政爭,後者是以上帝為本的撥亂反正。 (待續)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