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運動十週年 牧長談當年和對社運前景期待

(相片提供/Freepik)

【邱國榮採訪報導】今年是太陽花運動十週年,當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不僅關心議題,也實際參與抗議活動。總會教社委員會幹事林偉聯牧師在受訪時直言,太陽花運動是台灣社會與政治環境變遷的關鍵轉折,當時即對向中國市場開放的政策提出前瞻性質疑,並揭示台灣可能面臨經貿危機,及中國透過經貿手段統戰等問題。

林偉聯點出,當時教會行動包括安撫家長、提供場所給學生開會等,甚至在運動退場時協助物資運送至台灣神學院暫放;長老教會的「綠色背心」在運動現場等同於通行證。另牧師們穿着牧師服參與抗議,其實也是見證信仰,這些舉動也引起教會青年共鳴。

事實上,長老教會長期提倡正名、制憲,以確立台灣身為獨立國家的國際地位,並解決國家認同混亂問題。他呼籲教會承擔起公民教育的責任,幫助民眾建立正確的國家認同,從而促進台灣民主的健康發展。林偉聯也強調,這場運動中學生參與動機單純、無商業利益考量,是為了守護台灣國家安全和民主尊嚴,而對於運動中的某些政治人物後來立場變化,他認為這反映他們對於社會運動主張的思索不足。

而當年與抗議群眾一起衝進議場的總會研發中心主任黃哲彥牧師回顧,占領議場並非事先計劃,而是一連串突發事件的結果;而自己的行動是出於對民主理念的支持。他認為這場運動再度確認「台灣」與「中國」的界限,並促進台灣的國家認同形成,尤其是當時出現「天然獨」的概念。不過黃哲彥也提醒「思辨」的重要性,鼓勵年輕人在參與社會運動前先了解歷史背景、形成自己的判斷,而不是盲目跟隨。

運動當時擔任總會普世委員會幹事的葉景安牧師說明,2013年7月底、台聯黨主席黃坤輝到總會事務所,與即將就任的總會事工團隊說明「反服貿」議題。三一八事件當天,他們也沒有預料到會佔領立法院;而他會跟著衝進議場是希望「牧師」身分有保護抗議者的潛在作用。

葉景安認為太陽花運動展現台灣年輕人的活力和創造力,並促進年輕人在政治運動中的參與和重視,更加深台灣的主體性,不僅在政治層面,也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他還指出,即便是國民黨、儘管他們偏向中共的立場,但在討論國家議題時,仍然必須從台灣角度出發,以確保其在政治對話中的發言權。

葉景安也提到,成功的社會運動應該能夠引起全社會的共鳴,而不僅僅是特定群體的支持,這顯示中心思想和對話溝通的重要性,因此民眾黨的「小草」現象在他認為是只限於特定群體,缺乏能夠引起廣泛共鳴的中心思想。

在運動期間,在行政院爆發的三二四事件導致不少民眾被警察毆打、受傷。 參與該事件的陳思豪牧師則提到,他決定進入行政院是因為知道教會青年已經進去,作為牧師的自己有責任去陪伴他們。他特別強調,主要目標是照顧教會的年輕人,並指導他們如何識別不同類型的警察、在混亂中保持冷靜和警覺,特別是持圓盾的警察通常意味準備進行攻擊,這時迅速撤離現場是明智之舉。

陳思豪點出,只有當台灣人將自己視為一個完整的群體,並意識到中國政權與台灣主體性的對立時,台灣的民主運動才能真正發揮作用。他擔心,如果台灣人沒有這種意識,那麼所有的努力和運動都將是徒勞。

他進一步解釋說,台灣人長期以來的共識是維持現狀,但面對中國這樣強大的政治體,如果國家領導人試圖與之和談,將無法維持現狀;只有那些願意站在對立面,並具有抗拒力量的領導人,才能保持現狀不變,才不會悄無聲息地被拉向中國、失去現狀。陳思豪認為台灣人應該清楚了解歷史的教訓,這樣才不容易被欺騙,因此勉勵青年們應該有清晰的核心概念和歷史意識。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