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補裂痕 風口浪尖的社工(上)-1

助人工作者挑戰重重 兒少保護漏洞有待全面檢討改善

Image by Freepik.

|總編踏話頭|

一件悲劇的發生,背後有太多複雜因素,包括原生家庭、出養制度、保母審核、社福政策都牽涉其中。遺憾的是,擔任助人角色的第一線社工,雖非施暴者,卻在眾人高漲的情緒下被推上斷頭台,成為風口浪尖上的替罪品。一個成熟的社會,理當洞察是非,聆聽助人者心聲,共同縫補裂痕,才是杜絕悲劇重演的最佳解答。

總編輯|陳逸凡


兒少保護機制亟需改革
紀惠容盼民眾公平對待

(相片提供/紀惠容)

【林宜瑩專題報導】針對近期兒童福利聯盟出養男童遭虐死、社工涉嫌偽造文書被上銬偵訊等事件,勵馨基金會前執行長紀惠容指出,問題的關鍵在於劉姓保母的資格取得。她質疑社政單位的認證標準是否過低、審核機制是否過於簡化,以及社工低薪、案量失衡、為達成政府委託設立的種種標準而造成的結構性風險。她認為,這起事件突顯兒福督導及社工機制的失靈,不應該由第一線社工獨自承擔責任。

紀惠容表示,社工肩負著沉重的案量責任,但薪資與權利卻不成正比。例如,社工在進行家訪時,若遭到案主拒絕,並沒有公權力可以強行進入。此外,社工的案量往往超出個人的負荷能力。儘管近年來社福團體倡議提高社工薪資,但實際的工作量和壓力相比,仍然屬低薪。

紀惠容直言,社工面臨的風險很高,但許多風險實際上源於結構性問題。例如,社工在家訪時可能遭到個案或其家屬的暴力對待,但社工的人身安全卻得不到保障。儘管社福團體曾倡議家訪應由兩名社工同行,但在目前社工人力極度短缺、案量龐大的情況下,這項建議根本難以落實,最終只能由社工個人承擔風險。

此外,社工還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處理行政作業。僅是單據核銷就幾乎占據了社工三分之一的文書工作時間,還要撰寫個案管理紀錄,並符合政府社政單位的各項規定和要求,例如必須在規定時間內進行若干次家訪並提交詳細報告。社工還要隨時應對地方民代的要求,限時繳交有關個案跟進的報告。紀惠容質問:「這不就是在變相懲罰受委託的民間社福團體及社工嗎?」

「社工並非萬能的。」紀惠容強調,社工需要花時間親自家訪、關懷弱勢群體,還要處理繁瑣的行政作業,相關開銷也受到限制,個人薪酬更是不足,再加上委託社政單位的種種硬性規定,社工往往承受著結構性的風險。紀惠容表示自己不忍苛責兒福,但在第一時間讓社工遭到上銬、接受偵訊、承受輿論壓力,卻未見兒福督導採取相應行動並予以說明,確實令人不解。

紀惠容坦承,收出養機制需要進行全面性的檢討,而最大的癥結在於施虐保母的資格審核,這本應由社政單位負責。社政單位應反思保母資格培訓及證照發放標準是否過低,以及後續在職訓練和接案績效的查核等問題,都需要進行全面性的檢討和改善,以避免類似憾事再次發生。

 

系列專題報導:風口浪尖的社工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