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異想國】鏗鏘漁歌,傳唱美好大海

◎桃樂斯

《我家的冰箱在海邊》
作/鄭惠琴
繪/張振松
出版社/聯經

台灣是個海島國家,海鮮屬於容易取得的美食。我非常喜歡海鮮,但是長大後突然對蝦蟹過敏,因此只能品嚐魚類及蚌殼類料理。幸好台灣的海鮮種類相當豐富,完全可以補足我不能吃蝦蟹的遺憾。

我曾經和一群朋友前往花蓮某個小漁港,一下車,濃烈的海潮味撲鼻而來。正遇到漁夫捕完漁獲回到港口的時間,只見他們從船上搬幾個大大的保麗龍箱到岸邊,然後將所有漁獲一鼓作氣倒在地上。我們還沒反應過來,已經見到成堆的魚在柏油路地上扭動,一陣劈啪作響,吸引蓄勢待發挑選魚獲的人們圍過來。我們不懂得分辨魚的好壞,就隨意挑選幾隻看起來肥美的,至少都是活的,新鮮度絕對掛保證。當天晚上,我們就在露營區裡開心品嚐著美味的海鮮佳餚。

因為喜歡海鮮,《我家的冰箱在海邊》這個書名引起我的興趣,想像如果家住海邊,可以每天吃海鮮,是多麼幸福的事啊!繪本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台灣本島西北邊的馬祖,述說一位老漁夫回憶早年的討海生活。值得一提的是,附錄有一首馬祖方言唸謠〈馬祖漁歌〉,記錄著不同季節可以捕獲的漁獲、口感及料理方式。短短的歌謠,蘊藏討海人看天吃飯、在海洋討生活的生活及心境,有艱苦也有喜悅。

在老漁夫的回憶裡,不僅男人出海捕魚,女人更在家裡挑起重責大任,洗衣煮飯、種菜餵豬,一刻不得閒。炎炎夏日,婦女們在潮間帶或沙灘採集淡菜、沙蚌,讓家裡的餐桌加菜。偶爾也有突發狀況,辛苦捕撈的蝦皮鋪在日頭下晒乾,遇到突如其來的大雨便全泡湯了,可想而知,這讓以魚獲維生的漁家多揪心。但是日子還要繼續,漁夫們沒有時間惋惜,季節一到,海裡各種海產還等著眾人去捕撈,準備就緒就出海去了。

繪本作者訪談一九四○、五○年代靠著捕魚養家的老漁夫,寫下討海人生活的艱辛,以及那個年代的善良純樸。三月的黃魚、五月的鯧魚,一到季節都是滿載而歸,是老漁夫最開心的記憶。現在因為環境汙染,生態大大改變,黃魚多到需要倒回海裡的盛況再也看不到了,我們只能從繪者的圖畫中感受那個年代的美好。

我們不能忘記,起初上帝創造人,就已經賦予人的責任:「讓他們統管海裡的魚、天空的飛鳥、牲畜和整個大地,以及一切在地上活動的爬行動物!」(創世記1章26節,環球聖經譯本)所謂統管,並不是把地球的資源當成自己的財產隨便使用,而是扮演管家的角色,忠心、妥善的使用,不隨意破壞。

親愛的小朋友,不要覺得自己年紀小,無法改變現狀,其實每個人都可以為環境盡一份心力。好比我們到海邊遊玩,常常看到海灘上到處都是垃圾,這些垃圾流入海中不僅汙染海水,更會造成大量的海洋生物死亡。雖然已經被破壞的環境很難修補,但是我們可以從現在開始努力,盡可能不製造更多垃圾,並在安全的前提下撿起垃圾丟進垃圾桶。這並不難,對嗎?在新天新地來臨之前,讓我們一起學習作上帝忠心的好管家。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