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女性,她們溫柔;身為牧者,她們堅定;守護原鄉,造就部落,讓上帝的愛在山林間傳唱不息。

布農│望鄉教會牧師乎乎姆・哪海抒嵐

◎採訪 Yvette Chen

萬櫻萬楓望見愛鄉

在南投縣信義鄉有個「開門見玉山」的布農部落──望鄉,這是全台唯一能清晰看見玉山主峰和北峰的部落,每到假日就有許多遊客來欣賞玉山的雄偉和「萬櫻萬楓」的美景。

幾乎所有望鄉居民都是基督徒,設教超過60年的望鄉教會是部落的信仰中心、也是事務中心。布農族女牧師乎乎姆.哪海抒嵐,已經與她的夫婿撒伊.伊斯卡卡夫特牧師攜手在此牧會10年,透過服事兒童、老人、培育同工等各種事工,帶出一個每年更新成長的教會,也將上帝的愛與平安傳遞給來到望鄉的遊客們。

乎乎姆出身花蓮的布農部落,但國中時就舉家搬到中壢,成為在都市生活、遠離部落的「黃梅惠」。一直到決定去念神學院,她花了一年時間重回部落生活、從頭學習母語,並且在神學院中,自覺自醒地參與原住民社會議題和運動,從當中找回失落的自我,也恢復了兒時的名字「乎乎姆.哪海抒嵐」。

神學院畢業後,她在台北大專中心、台中原住民大專中心等機構服事,結婚生子後,就轉往望鄉部落與先生一同牧會。談起大專和部落服事的差異,乎乎姆說,大專服事是很有活力、創意,也和年輕人一樣比較理想化;但在部落,服事對象包含兒童、青少年、老人、婦女、弟兄,是全人的服事,和個人生命能有很深的呼應,是更有實踐性、生活化的服事。

傳遞希望和愛的早餐會

乎乎姆在生活化的服事中,為社區帶來祝福。例如每天早晨為自己兩個孩子準備早餐,成了一個傳遞希望和愛的早餐會。早餐會的起頭是總有兩三個孩子一大早跑來牧師家等她小孩一起去學校,她為大家準備早餐,然後,越來越多孩子清早來到牧師家。

於是,乎乎姆開始在早餐後聚集孩子們,每天跟他們討論一個關於希望的題目,例如希望未來的家是什麼樣子?未來部落是什麼樣子?有些孩子發展較遲緩或很害羞,一開始都講不出來,但在乎乎姆循循善誘下,他們慢慢有自信說出自己的想法。

乎乎姆說,有些孩子可能家裡環境不好,但如果給孩子想像空間,刺激他們思考未來,就能夠帶來激勵。即使所處的環境再惡劣,當心中有一個希望,就能得著一個向前的動力。在早餐會裡,牧師餵飽了孩子們的胃,也用希望和愛餵養了他們的心。

120元便當變120萬圖書館

望鄉部落自2004年起,就在曾任原民會主委的尤哈尼.伊斯卡卡夫特傳道師領導下,以信仰為基石,積極推動觀光和社區營造,而經營觀光業的社區領袖也多是教會長執和會友。

乎乎姆說,他們常告訴信徒,觀光是一個生活模式,如果能夠與遊客分享身為布農族、身為基督徒最真誠的一面及上帝的愛,讓人們來到這個部落能認識上帝,這樣望鄉做的觀光才有意義。

真誠與遊客分享愛與平安,也為教會帶來美好祝福。2013年,一位東海大學教授來望鄉觀光,剛好遇見撒伊牧師,撒伊熱心地為她介紹部落,並買了120元的便當請她一同吃飯。教授提起,心中一直有在偏鄉推廣閱讀的夢想,而撒伊牧師夫婦也正尋思如何將倉庫改裝成陪伴孩子閱讀和學習的空間。教授回到台中後,立刻找了建築師朋友畫設計圖,並募款籌到120萬工程款,望鄉部落圖書館的夢想就這樣實現了!因為與遊客的真誠交流,120元的便當,變成了120萬的圖書館。

讓望鄉成為牧師的故鄉

身為教育牧師的乎乎姆,也積極在部落舉辦兒童生活營、母語營、週末營、並進入學校做生命教育。乎乎姆說,如果希望未來10年、20年,部落都不要有中輟生或有問題的孩子,那麼現在,從還是幼兒、國小的階段,就要開始做事,10年、20年後,就會看到部落的希望。

而在望鄉教會設教60週年後,撒伊和乎乎姆牧師夫婦開始帶動教會積極投入宣教,拓植水里的水農教會、進入學校做課輔班、設立老人日托站,也在部落推動無酒運動。他們有一個夢想,是讓望鄉成為宣教師的基地,也鼓勵會友每戶都擺上一個孩子,鼓勵孩子們去讀神學院、做上帝的工,未來每年辦週年慶時,望鄉的孩子們就從四面八方的宣教崗位回來,讓望鄉成為牧師的故鄉。

 

泰雅爾│比亞外教會牧師阿韻・尤命

◎口述阿韻・尤命/整理邱雅憫

用生命唱出愛的山海之歌

我是1977年5月15日出生於桃園市復興區嘎拉賀小部落的阿韻・尤命,父母皆靠務農為生,在家中排行老四,前面3個哥哥因意外及疾病一一離世,父親也在我國小五年級因肝癌蒙主恩召。即便如此,母親堅韌的信仰仍深深影響我,不管是熱衷教會服事或熱情款待每位來部落牧會的牧者,每每清晨,耳畔總是聽見她熱切的禱告聲與讚美聲。

母親堅韌信仰引領服事路

常看著媽媽背著最小的弟弟上山工作,雖然勞務工作沉重,她卻一肩挑起,從未喊累。幼小的我跟上帝祈求:「主上帝,祢知道我媽很辛苦,我還小無法幫忙她,求祢為她預備一個伴,一個願意照顧她,願意一起服事祢的對象。」上帝垂聽了我的禱告,在父親逝後兩年,母親遇見了我的繼父──林孝忠長老。

在新組的歡樂家庭生活不到兩年,母親就因罹患大腸癌離世。正處青春期的我,沒有母親陪伴,對未來充滿恐懼與害怕,在最失意時也曾想自殺結束生命;但上帝的安慰總是即時,每每有自殺的念頭時,就會有教會兄弟姊妹或青年電訪鼓勵,這讓我更確信,上帝是又真又活的神。

15歲,我在禱告山祈禱,聽見聖靈跟我說:「妳要服事我,將來妳必在天國和妳父母一起生活,唯有服事我,妳會得著豐盛的生命。我也會親自作妳的父母看顧妳。」我將這些話語深藏心底,也決定未來走上獻身之路。

國中畢業後,考慮到家中經濟狀況,跟姑姑和不到4歲的妹妹到台北五股當幼稚園的助教。一年後,我選擇學費最便宜(不到100元)的仁愛高農就讀,高中時也熱衷參與霧社團契的服事,隨後在牧師王榮昌與姑目・荅芭絲(Kumu Tapas)的牧養下,隨同他們在台中中會霧社、南豐、奧萬大教會擔任主日學老師、司琴和青年團契會長,累積服事經驗。感謝姑目・荅芭絲牧師,知道我下決心要報考神學院,在高三那年邀我到牧師館同住,專心預備神學院考試。

在玉神耕耘生命花園

19歲,我先是考上台南神學院社工系,然後在報考玉山神學院教育系時,因母會牧師陳光松私下打給時任玉神音樂系主任余錦福說:「她有好聲音!」我就突然被叫去試唱,因著這緣故,再加上教會和家人鼓勵,最終選擇玉神音樂系就讀。

畢業後,我隨丈夫亞馥.誒宥在宜蘭碼崙教會(樂水)當師母兩年,一直不忘上帝呼召,2003年,決定重返玉神讀研究所,走上牧會之路。玉神對我來說,是「生命的轉捩點」,在這裡接受神學訓練,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感謝上帝讓我在玉神不只接受西方的音樂訓練,更可貴的是認識原住民音樂。上帝預備優秀的老師,更讓我看見生命的價值不在於「得」,更重要是「給」。

我善用在神學院學習到的技能,在牧會中帶領詩班,也錄製原住民族語專輯。記憶最深刻的是,當傳道師的4年中,因隨丈夫服事有更多外展的機會,我到桃園縣復興區巴陵國小教授生命教育課程,也開始帶領國小合唱團與原住民舞蹈。聖經說:「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最後我跟孩子們曾拿下縣賽第一名和全國賽優等的殊榮;訓練過程中,我常用上帝的話鼓勵他們,最終成為他們最親密的心靈導師。

此外,感謝玉神當時提供家境較清寒的學子打工機會和獎學金贊助,對於經濟較缺乏的我來說是一大福音,因為贊助者愛的行動,造就無數傳道人繼續在偏鄉服事、為主做工。

回憶在玉神的時光,除了教導我不畏風不怕雨、刻苦耐勞的精神,和玉神那魯灣合唱團到美國與加拿大巡迴詩歌分享,更是我成長的養分。出國前,我們與老師一起準備,每日晨禱、訓練、彼此分工,完全展現弟兄姊妺彼此相愛的樣貌。當走出海外,代表台灣原住民到國際唱出山海之歌,那一份殊榮,是見證創造主的偉大作為。

打開教會大門迎向豐盛

牧會方面,「實況化」是教會團隊服事中最重要的宣教精神。特別在原鄉教會,如何顧及「生命──信仰的培育」「生態──環境營造」「生活──人的身心靈的照顧」是一大挑戰。

在比亞外教會,我們努力推展讀經運動、做有機農作生態體驗導覽,並提供文化健康站老人照顧服務,向著「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祢的上帝」的目標前進,2016年獲得原住民族委員會補助原鄉部落文化健康站北區績優冠軍。當教會的大門打開,隨之而來就是上帝豐盛的祝福,有許多來部落的遊客最後也成為教會幫助者,因著主愛,奇蹟正持續發生著。

使徒行傳1章8節:「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馬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上帝帶領我們走向不同地方做牧養工作,要保有:「無論有什麼風險,請讓我們心甘情願為了祢的旨意與榮耀來被祢使用」的心志,凡事謙卑倚靠,勇敢向前行,因在人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鄒族│鄒族群區會樂野教會牧師安淑美

◎採訪Yangui’e yasiungu

全方位的生命牧養

禮拜天的早晨,一台NISSAN銀色小轎車在阿里山公路上來回奔馳,一下子到便利商店影印教會的週報,一下子又到其他聚落接送信徒上教會。這個人就是鄒族群區會樂野教會的牧師安淑美。

安淑美抵達教會後,仍然一刻不得閒,若是遇上主日學老師請假,她得先帶著小孩子唱詩歌、講聖經故事,然後到教堂教信徒唸鄒語聖經、唱鄒語聖詩。主日禮拜開始,主日禮拜人手不夠時,安淑美除講道,也要機動式當司會、司琴。主日禮拜後,吃完愛餐再送信徒回到另一個山頭,才結束主日禮拜的事工。

平日,安淑美則當起小農,收部落婦女自家栽種的咖啡豆,在教會二樓陽台日曬咖啡,挑豆、烘培、包裝樣樣自己來,產品叫「以諾的咖啡」。常常到自己田裡看近期成功栽種的印加果,為的是推廣阿里山鄒族部落自產的印加果油。另外,也要幫忙處理會友種植的蔬果。

台日兩地牧養

安淑美牧師,鄒語名字Paicx e yasiungu,1965年出生於阿里山樂野部落,父母親從事農業,小時候全家跟著到祖母到教會。國中畢業後,由於經濟因素停學了一年,期間回到部落擔任教會主日學老師。她慢慢受到感動、上帝的呼召,並詢問當時的鄒族神學生,最後報考了玉山神學院神學預科。接著繼續在玉神讀學士班,寒暑假才能搭火車回阿里山一趟。1986年玉神畢業後,回鄒族的里佳長老教會(尼亞吾茲那)牧會了兩年。

1988年12月底,安淑美和當時任職於玉山神學院的宣教師二宮忠弘牧師(日本基督教團)結婚,育有3女。1998年從玉神道碩畢業。1999年,因二宮牧師派任到期及家庭因素,全家一起搬到日本,先是在日本基督教團名古屋西教會牧會,3年後到鳥取縣米子教會牧會,之後開拓米子榮光基督教會,期間安淑美不只當師母,也幫忙講道或教會大小事。在日本期間,還特別回鄒族族群區會樂野教會封立牧師。

因為對台灣故鄉有很深的使命感,2006年全家搬回阿里山,並在樂野教會牧會,直到今日。樂野教會歷史曾發生大巨變,教勢一落千丈,會友年齡斷層相當嚴重,教會只有老人家,幾年中又陸續回天家,財務也居於弱勢。

安淑美積極努力傳福音,落地生根做文化,她說:「你要看服事的地方、對象,你要做什麼。」於是她著重兒童事工,除了每週主日學,每年寒暑假舉辦兒童營,在兒童身上撒下信仰的種子,讓上帝澆灌。由於教會人力不足,必須要和本宗或其他教派團體、非基督教志工團體合作,辦理與國中小連結事工、帶阿里山國中小學生文化課程、協助學習障礙的學生等等。

全方位的服事

同時,安淑美致力推動鄒族傳統竹樂器,特別是「peingu no ngxcx」(鼻笛),不僅開課製作,也教授學生吹奏並受邀演奏。

另外,安淑美也重視偏鄉醫療、照顧,每週三提供教會場所讓中醫師看診,前幾年和社福團體做過老人送餐服務。

然而,二宮牧師近幾年間長期身體不適,須固定下山看診,經過幾次長期住院,去年夏天再度中風後身體癱瘓。如何面對謝禮薄弱,及必須24小時照顧丈夫的教會服事與生活,安淑美表示:「健康的身體,快樂的心情,活潑的靈魂,服事上帝是很重要的。」她繼續說:「牧者的家庭很重要,是支持牧者最大的動力。」

安淑美最後分享羅馬書12章15節:「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她認為,教會之間應該要有更多的肢體關係的連結,互相扶持,支持部落產業。

(相片提供/李寬敏、阿韻‧尤命、安淑美)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