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關懷 搭建受刑人回家橋梁

從死囚鄭性澤改判無罪談起 教會監獄事工需以同理心出發 傳遞愛的價值

更生團契天使樹事工舉辦志工說明會,訓練有志者如何陪伴關懷對象。(攝影/林家鴻)

【陳逸凡專題報導】2002年發生震驚社會的「十三姨KTV殺警案」,起因為羅武雄、鄭性澤等一行人在包廂內飲酒後與店家發生衝突,開槍射擊天花板及酒瓶,警方到場後遂與之發生槍戰,其中羅武雄遭警方擊斃,時任豐原分局偵察佐的警員蘇憲丕也不幸中槍身亡。這起刑事案件,鄭性澤被檢方認定開槍射殺警員,因此在15年內5度被法院判處死刑,直到日前才發生重大變化,改判死囚鄭性澤無罪。

起因於這起殺警案過程疑點重重,鄭性澤家屬四處陳情,冤獄平反協會積極投入協助,2014年經監察委員李復甸提出調查報告,認為「鄭性澤殺警案」偵辦過程存在重大瑕疵,包括鄭性澤遭刑求、自白內容模糊、現場跡證及相對位置與檢方所提不符等,要求法務部轉請最高法院檢察署研擬非常上訴及再審,民間人權團體亦發起多場救援活動,終於讓本案出現曙光。

2016年3月,台中高分檢根據台大醫院、法醫研究所鑑定,以鄭性澤在包廂內座位與蘇憲丕中槍倒地相對位置不符等理由,替鄭性澤提起再審,台中高分院去年5月裁准再審,歷經1年5個月共16次開庭,終於在10月26日宣判鄭性澤無罪。

鄭性澤案讓人窺見,司法體系在面對重大刑案時,也可能發生無法彌補的錯誤。死囚鄭性澤若非透過家屬及人權團體的積極奔走、挖掘進一步彈道比對等證據,很可能就在國家機器的輕忽下,成為無辜犧牲的槍下亡魂,其關押在監獄內超過5000個日子,心中所面對的孤苦鬱悶絕非監獄外的自由人所能想像。

事實上,不僅只是無辜者需要申冤,站在信仰立場,真正遭判處有罪的受刑人,更是基督之愛應光照的對象。多年來,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大專事工委員會所屬《新使者》雜誌社,每年會出版設計精美的設計特刊,內容除了感人故事以及信仰見證,還會附上來年的月曆。這份福音性質的精美小冊,除了是聖誕節傳福音的小禮物,更接受認捐作為監獄佈道事工使用。

《新使者》執行總編輯王昭文日前受訪即表示,特刊除了可以當作聖誕卡送給朋友或進行街頭佈道,更重要的是,希望透過這些故事喚醒親情,讓受刑人體會愛的重要。聖誕特刊今年同樣將受刑人家屬關懷事工列為重點,期盼能有更多人透過認捐來響應及支持,讓愛的價值傳遞到有需要的地方。

每個刑事案件背後,犯罪成因需要被探討,共同謀求長久的解決之道,不僅司法制度及監獄矯正制度需要改革,被害者、受刑人及其家屬的權益及內心更需要被社會理解。本期新聞專題將介紹紅心字會及更生團契事工,看見每個幽微陰暗角落的故事。

受刑人子女需要更多同理關懷

紅心字會助社會遠離偏見 建構正確判斷價值

【邱國榮專題報導】關心受刑人家屬的紅心字會,底下設有一個服務受刑人子女的單位:「心納家庭服務組」(以下稱心納);9月16日下午,受心納服務的受刑人子女阿誠(匿名)與社會見面,要讓社會理解受刑人孩子的心聲。

阿誠今年高一,他表示自己不會去多想會遇到的歧視與偏見,但他也強調受刑人的子女,和一般人的子女並沒有兩樣。服務阿誠的基督徒社工李季漢,表示歧視會發生,是因為用沒有正確知識價值去做判斷。

心納所服務的受刑人子女,自組了一支劇團,名稱為「翻滾吧御飯團」,劇團期待透過展演,使社會聽見他們的聲音。阿誠知道歧視與偏見不容易被改變,但用戲劇方式去面對社會,是可以改變歧視與偏見的一種機會。至於方式的成效結果如何,他說只要對得起自己就好。

受刑人子女展演自己的故事,述說著「我們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們值得被愛」、「我們很努力」、「我們都是人」、「我們可以保護別人」、「我們的生命都有價值」。劇團有一齣戲劇名叫《方舟》,李季漢表示,引用聖經故事中的方舟帶出了兩件事情:一是,孩子在出生的當下就是孩子,都沒有錯,父母犯罪不是孩子們害的;二是,這是揀選,在上帝的眼中,受刑人子女都值得上船,都值得被愛。他指出,年紀小的受刑人子女,確實會把父母的犯罪歸因到自己,「是因為我不乖,爸媽才會被警察抓走」。

10月5、6日在台北大學舉辦了一場「受刑人之人權暨家庭議題國際交流研討會」,會中,紅心字會理事長蕭玫玲指出,犯罪者的家屬往往同時受到來自社會的責難與異樣眼光,成為受到無形監禁的族群。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學社工系教授深谷裕則表示,犯罪事件發生後,人會習慣會用「主流故事」來理解眼前所看到的資訊,卻缺少對事情的「同理」,無論是一般社會大眾或受刑人家屬本身,都應該更理解犯罪狀態,才有機會解決犯罪循環問題。

研討會也就「受刑人與子女連結」這面向做深度討論。丹麥法務部監獄緩刑局高級顧問Lea Holst Reenberg分享斯堪地那維亞的監獄正常化原則,指出,若僅採用監禁的觀點無助於受刑人出監後的社會化,因此,鼓勵受刑人多談論自己在家庭內的責任,並且透過不同方法,鼓勵受刑人與子女、家人多方互動。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林月琴觀察女性受刑人攜子入監的現況,她表示,對於女性受刑人及孩子們,監所應思考如何提升孩子生活的品質保障,而此議題放置到現行法令中,需要更多的討論與關心。

尊重意願避免二度傷害

從社工角度談心納家庭

【特稿/李季漢】在分享教會要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受刑人家屬及子女(以下簡稱為心納家庭)前,我想大家可以先了解受刑人家庭的處境。

簡單來說,一個家庭出現受刑人,並在其受刑期間所經歷的過程,承受的壓力是來自外在社會的固有倫理撻伐、社區(社交)環境內的輿論、內在的自我價值貶低。而發生的地點,是任何地方,教會也不例外。

心納家庭因為社會對於犯罪者的批判而自我隱藏,大多會對於自己的家人是犯罪者避而不談,這是很好同理的。因此,對於要怎麼去關心心納家庭,尊重他們「揭露」的意願是最重要的。例如:「是否把這件事情放在小組的代禱事項中?」「是否要與其他弟兄姊妹討論如何幫助他們?」「我不小心知道了這件事情,我該不該主動去關心他的孩子?」這都必須經過當事人的同意,若在當事人未準備好的狀況下公開或動作,都有可能對心納家庭帶來傷害,況且我們也不能保證,所有人都是用健康的眼光在看待他們,看待這受刑事件。

另外,受刑人犯罪應該要悔改,但並不是第一時間關心的重點,重點應該放在家庭目前的生活穩定度、家屬面對受刑事情的情緒,讓在我們面前的人可以先振作起來,才是重要的。記得將關心的行為甚至是話語,在禱告中交託給神,讓這關心的美意與祝福不只來於人,更要從神而來。

我們又該如何以信仰的角度去幫助心納家庭呢?我個人是很願意相信所有苦難都是化了妝的祝福,所有苦難都是考驗一個基督徒與上帝關係的試煉。但身為人的我們一定也都了解,當處於苦難中,誰會想到這些?如果您是一個被心納家庭信任也正在關心他們的角色,您可以將一個目標放在心中來陪伴心納家庭,就是「讓心納家庭知道上帝沒有離開過」。

人在虛弱的時候,會將受傷歸咎於上帝,認為上帝不憐憫、不垂聽禱告,而失去對上帝的「信」。有人或許可以緩解傷痛,但要獲得醫治,心中若沒有神就不可能辦到。我們可以透過陪伴、禱告、日常代禱來呼求上帝四圍安營保護他們的身心靈,幫助心納家庭時刻與上帝連結不偏移,讓上帝做工,協助心納家庭走出死蔭幽谷。

我相信弟兄姊妹們可以發現全篇都只有一個重點,就是「把主權交託給上帝」。身為基督徒最幸福的優勢,莫過於遇到任何事情總有上帝可以依靠。讓上帝來透過「適合的人」及「合適的方式」來幫助,讓我們用最單純的眼光來看待心納家庭,不因他們的家庭中有犯罪者而特別化他們,乃因他們都是主內弟兄姊妹,同為上帝喜愛的兒女。(作者為紅心字會受刑人家庭服務組社工)

做在耶穌身上

更生團契邀教會為天使樹開花結果

【林家鴻專題報導】台灣基督教更生團契引進國際監獄團契「天使樹」活動,1996年推動以來,受到教會和社會重視,今年也期望教會多多參與,讓受刑人子女感受到溫暖,成為受刑人與家屬間的和好橋梁,也領他們走進教會,同享福音與恩典,使社會更加祥和安定。

「可能很多基督徒會覺得關在監獄裡的受刑人是加害者,但換個角度來看,他們的孩子也是無辜受害者。」台中更生團契執行長董月春牧師如此表示。通常受刑人入監後,孩子不易被社會接納,獨自承受家長犯罪帶來的羞恥感、活在不健全家庭,加上扶養家屬往往為維持家計早出晚歸,孩子被疏忽,成長後犯罪率較一般為高。根據美國司法局統計,7成父母被監禁的兒童,將來也會步上入獄後塵。

每年參加天使樹事工的教會透過更生團契媒合,於聖誕節前夕就近關心受刑人18歲以下的子女,教會將孩子想要的禮物,以受刑人名義送出,讓他們感受到牢裡的父母依然關心他們。10月31日台中場天使樹事工說明會,牧者和兄姊來自各教派,有長老教會、信義會、協同會、神召會、浸信會,彼此背景不同,對事工的關切有志一同。今年天使樹聖誕禮物每份350元以內,更生團契專款負責,也歡迎教會主動認領。

送完禮物,陪孩子多走一哩路

送聖誕禮物送了15年,更生團契6年前開始思考如何協助教會做後續關懷跟進的工作,除了鼓勵教會運用聖誕節活動、課輔班、主日學等自有資源外,現在也提供資源歡迎教會使用,例如:「天使樹志工支持團體」提供關懷技巧裝備,及民間與政府資源、志工小組聚會、個案分享;在各區出資為受刑人子女舉辦「幸福派對」,邀集參與天使樹的教會共襄盛舉,讓孩子明白自己是上帝的寶貝,享受被愛;「請耶穌喝下午茶」則是鼓勵弟兄姊妹一對一與受刑人子女聊天,持續了解其家庭及學校狀況。耶穌說:「做在做小弟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請天使樹孩子喝下午茶等於款待耶穌。

為鼓勵孩子積極向學,也提供獎助學金。更生團契總會天使樹專員侯秀珠傳道說:「孩子的成功經驗若是正面的,就會朝正面走:若成功經驗是偷是搶,就會誤入歧途。」她還記得團契第一年為獎學金製作「天使之光」水晶獎座,獲獎孩子站在台上那種「原來我也可以」的光榮神情,激勵許多全勤領助學金的孩子也想更上一層樓。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家庭的門。接下來3則分享,見證上帝如何推動一群熱心的基督徒,藉由參與天使樹走入受刑人家庭,將上帝的憐憫帶給家屬和孩子,使他們感到被接納饒恕,在愛、有盼望的教會環境中成長,迎接生命蛻變。

案例1:愛與陪伴的神蹟 歹竹出好筍

傳道侯秀珠對天使樹孩子有一種「說不出的心疼」。她指出天使樹家庭是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弱勢,家長處於既無力教養,又無力放手的矛盾。台北淡江教會美玲老師夫婦負責為一名因殺人被關的受刑人關懷家屬,致電卻怎麼打也打不通,就算打通了,另一頭也是閃爍其詞:「我是他姊姊,不是他老婆」。

美玲夫婦吃閉門羹,但沒有放棄,直覺這位媽媽患有心臟病又要撫養女兒,一定有很大的需要,最後終於取信於對方,媽媽帶著孩子來教會領聖誕禮物。「我真的不該騙妳,對不起!」媽媽來到教會被溫馨氛圍感動,對美玲感到歉疚,坦言因為丈夫在外面欠下一大筆卡債,被討債公司盯上,所以才特別提防陌生人。「辛苦妳了,我代表耶穌抱抱妳好嗎?」安慰話語一出,這位媽媽長期積累的委屈頓時傾瀉而出,放聲大哭。

這對母女現在是教會的一分子,就讀小六的女兒在基督徒老師指導下力爭上游,在校內出類拔萃,曾獲「國家教育獎」被總統接見,用獎金幫家中還債、買二手摩托車給媽媽上班用。

案例2:隔代家庭 阿嬤辛酸誰人知

侯秀珠也分享一次在新北市萬里山區探訪天使樹家庭,因為人生地不熟,遲到半小時,阿嬤一見到她就劈頭罵了半小時,罵完之後她氣消了,直說:「對不起啦,因為兒子一直騙我,我覺得你們也騙我。」經過半年的了解才知道,阿嬤真的很辛苦,兒子殺死她的丈夫,媳婦又改嫁,她一人要承受鄰居朋友的異樣眼光,還要保住孫子不變壞。侯秀珠提醒,「每個家庭都有它很痛的地方」,關懷天使樹家庭時要記得,「我們去關心不是給,我們給不起,只能用心愛。」同時要體諒受傷的人從怨懟走向感恩,需要一段很長的路程。

案例3:天使樹孩子也有課輔班

台北大同長老教會開設受刑人子女課輔班,陪伴孩子正向成長。

台北中會大同教會3年前在牧師吳建德鼓勵下,會友與天使樹家庭建立關係。吳建德長期思考如何將自己的社工專業結合教會事工,關心教會外弱勢的族群。他認為,天使樹孩子無力補習或上安親班,加上真正缺乏的是愛,這些教會可以幫忙補足;教會的專長就是愛,當孩子在教會中經歷到被愛,才能去愛別人,生命才能真正被建立。

1年多前,大同教會特別為天使樹孩子開辦課輔班,邀請台大、清大、高中的學生,還有在國安局上班的4名青年擔任輔導。起初孩子們抗拒改變和學習、缺乏正確教養沒有禮貌,牧師和輔導哥哥姊姊備受挫折。教會耐著性子施予課業輔導、品格及聖經教育,用神的愛來重建孩子低落的自我形象。1年半後終於柳暗花明,孩子們的態度逐漸改變,能體恤輔導的用心良苦。

許姓妹妹數學成績進步了,父母離婚不在身邊,但已不再自悲自憐,也不再恨爸爸做壞事被關,懂得自愛和愛人。她覺得弟妹來教會後也變得人緣好、乖巧和貼心,三姊弟現在很幸福,也為爸媽禱告。張姓妹妹的父親是更生人,失業在家,酗酒常和中國籍的太太爭吵、打罵孩子。姊姊在學校被同學霸凌,情緒不穩,送去安置,她同樣也被霸凌,卻無處申訴,連老師也罵她,每天放學回家還要到麵攤幫媽媽工作到深夜,課業落後感到丟臉。現在只有來到教會才能較平靜,因為這裡有愛。

更生團契天使樹事工今年共關懷2338戶受刑人家庭、3789名孩子,492間教會共同響應,個案數量前3名的縣市為高雄、雙北、台中。侯秀珠勉勵教會關懷這些家庭被拒絕不要氣餒,先跟家長當朋友就會漸入佳境,還有「一個家庭關心一個家庭,會比一個團隊關心一個家庭更有果效。」

監獄不該只是消極處罰

更生團契認為,監獄的功能不該只是消極地處罰,更應該積極地救贖生命,深信基督福音是一股幫助受刑人改變心靈、生命棄暗投明的重要力量。耶穌說:「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台中更生團契牧師董月春獻身更生團契17年,投入監獄福音工作是她愛主的方式,年逾六旬仍奮鬥不息。

法務部今年1~9月統計,監獄收容人數將近10萬,其中最多人犯的罪是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高達2萬8000多人,吸毒年齡呈下降趨勢,國、高中生最常因吸毒入獄。董月春表示,台中五個監所目前約9000名受刑人,如果沒有人吸毒,人數可以減半。吸毒又走上販毒的比比皆是,刑期可以逾20年。她直言台灣毒品氾濫造成許多家庭支離破碎,在台中曾遇過一對父母皆因吸毒深陷囹圄,刑期20年左右,戶長竟然是跟祖父母同住的9歲孩子。

另外,董月春談起曾接待一名來自桃園少年之家的少女到監所作見證,這更是一則令人撕心裂肺的故事。少女還在母腹時媽媽就在吸毒,從小就看著媽媽施打毒品,哭著要戒卻戒不了,爸爸離婚後心情沮喪,某次酒後亂性對她性侵,愧疚難當喝鹽酸自殺。被救回之後幾乎變成變植物人。媽媽後來戒毒不成也尋短。女兒經社會局安置輾轉來到基督教機構,偏差行為因著接觸信仰慢慢改變。董月春遇過許多受刑人子女皆因父母不在身邊遭受到性侵,社會上依舊存在許多不為人知的陰暗角落。

侯秀珠表示,更生團契過去曾被受害者家屬質疑,為何只關心監獄裡的加害人,因此團契10多年來也關心受害者家庭,像最近剛帶著家屬去花東出遊,讓他們傾訴心中的苦。

(相片提供/更生團契總會、林家鴻)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