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學校 找回小米感恩祭

藉田野參訪、議題分享 學員實際走訪宜蘭寒溪部落 了解泰雅爾族文化歷史脈絡

(相片提供/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

【邱國榮採訪報導】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每年夏季舉辦「草根學校」,今年透過與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的合作,實際走訪宜蘭縣大同鄉寒溪部落,藉由田野參訪、議題分享與討論分析,了解原住民部落過去在殖民歷史下的發展脈絡,以及在現今資本主義體制下發展的困境,探討原住民部落發展的現況與未來發展的可能。

2018年草根學校「德拉奇的淚與汗——找回小米感恩祭」於7月13至15日舉行;德拉奇是泰雅語小米之意。3天2夜課程規劃「部落導覽」,帶領學員走訪日治時期神社、部落廚房,了解歷史發展脈絡與生活現況;「田野參訪」透過小米收割體驗實作,了解小米在泰雅爾族文化的意義與復耕歷程;加上4場「專題座談」及「部落扎根組織經驗分享」,幫助學員認識面對現代化、資本化的寒溪部落是如何因水資源與母語的議題抗爭,以部落扎根組織的方式成立協會,進而發展出部落觀光、小米復耕、水資源保育、部落廚房及部落長照。

2007年10月,因保護母語及水資源的議題與運動,讓寒溪居民體認到團結的重要性而成立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成立的目的是希望了解、解決部落的問題,並且喚醒寒溪的族人對永續發展的自覺意識,也期待不斷地透過組織培力及組織幹部訓練,來凝聚部落意見,為寒溪部落的發展找出共同目標。

協會總幹事宋聖君在「專題座談」專講中談資本主義如何改變部落。他指出,從歷史檢視結果,資本主義對原住民族的影響,弊大於利,資本主義使部落的所有東西變成了買賣商品,不再是族人可以換工獲得,使部落的社會關係變成了雇傭關係,瓦解了部落集體主義的原有制度。宋聖君說,過去集體主義的部落,做事須透過公共會議決定,包括對土地的使用,因此對部落而言,集體主義是相對民主的方式,但他並不悲觀,因凡事物極必反。他說,社會群體走到了無法再接受的地步,只要有一顆火種點燃,火勢就會一發不可收拾,抑制資本主義侵蝕部落民族,使部落恢復原有集體主義制度,而協會不斷培力人力,目的也在於此。

協會總督導、泰雅爾中會寒溪教會會友方喜恩分享小米在泰雅爾族文化的意義與復耕的歷程時提到,部落停止種植小米已約100年之久,主因是當年日治政府要求寒溪改種水稻,供應日本需要。他表示,小米感恩祭典是泰雅爾族每個家族向上天感恩的祭典,是族人很快接受基督信仰的要素之一,正如寒溪教會每年8月第2個禮拜會舉辦感恩祭。他說,2015年推動小米復耕,目前產量每年約200公斤,尚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協會鼓勵族人耕作小米,不僅是擴大耕作面積,更重要是,這是族人的主食,是族人文化延續的重要象徵之一。

(相片提供/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