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凡台南報導】台灣教會公報社台南書房,自9月22日至10月6日連續3週的禮拜六上午10點45分至11點15分,於2樓親子區推出半個小時的「美書姊姊用台語說故事」,講述《奶奶來了》《11隻泥巴貓》《莎莎聽不見》等精采繪本,邀請家長帶著學齡前的孩童一起前來聽故事。

此活動為目前擔任台南神學院牧育處實習組傳道師王美書主動向教會公報社提案。她表示,自己是台北小孩,因成長過程的養成,讓她華語比台語流利。然在她前往加拿大求學期間,深刻感受語言是一種重要的身分認同,於是決定開始教導自己孩子講台語。

王美書苦笑著說,過去曾有人對她說:「妳的英文比台語好!」這對她來說不是一種誇獎,反而是一種刺激,「為什麼連自己的母語都消失了?」在重拾台語的過程中,需要提醒自己不斷堅持,雖然辛苦,但想到:「為了出國都可以學英文、考托福,為什麼不能好好學台語?」就重新找到講台語的動力。

回想在加拿大的留學經驗,王美書說,多倫多高達51%是移民,因此重視多語言教育,在公共場合講英語、回家講母語是很常見的事,不需要求孩子回家也要講英語,「多學一種語言是很好的事情,是世界潮流,也能保留對自己身分的認同。」

歸國後,王美書發現所有的幼兒園雖然都有「母語日」活動,但都是體驗性質,不是真正落實在生活中。她原本欲帶小孩前往台灣文學館聽故事,意外發現裡面只有中、英文說故事的服務,於是決定自己講台語故事給孩子聽,並向教會公報社洽談合作,邀請孩子跟家長一起前來聽故事。

由於目前市面上繪本多是以華語書寫,王美書建議家長不必拘泥於將文字逐句翻成台語,可以用生活化的語言看圖講故事。9月22日首場台語說故事活動,獲得熱烈迴響,計有超過10對親子前來。繪本《奶奶來了》描述失智的奶奶逐漸喪失生活能力,成長中的幼兒則是逐漸學習各種生活技能,成為有趣的對照,也刺激孩子的智力發展。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