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天使傳大愛

(相片來源/白冷會)

李道勇

台東天主教白冷會,近日將為86歲辭世的修士傅義舉行追思彌撒。

瑞士籍修士傅義,1965年來到台東,還未到台灣之前,他已設計長濱鄉長光天主堂,來台後又設計德高、小馬、泰源、都歷等天主堂及貞德文教學舍,最後是都蘭天主堂。他在台東41年,留下40多座天主教、基督教教堂及多間民宅,千餘張手繪精緻設計圖原稿全部贈與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2013年,台東大學美術產業學系將傅義的創作數位化,並在史前館舉辦「尋找東海岸那一串最美麗的珍珠──天主教白冷會現代教堂數位展」,以記念這位心在台東的傅義修士。

傅義修士的經歷讓我想起馬雅各醫生。1865年,馬雅各落腳府城;1869至1871年在台南開設醫館、禮拜堂,並建立嘉南三個教區,還遠及中部巴宰平埔族及竹仔腳教會(嘉義縣鹿草鄉)。他不但翻譯新約聖經,還設立「傳道者速成班」推行白話字運動。馬雅各醫生的次子也繼承父志,在1901年來台主持當今的新樓醫院。

由馬雅各醫生,我又想起馬偕博士曾拜師學習的李庥。李庥以屏東「阿里港」為據點傳福音,還進入「後山」傳道40天,寫下〈東福爾摩沙旅行札記〉(Notes of a Journey in East Formosa)。李庥牧師娘伊萊莎也成為台灣第一位女宣教師,接續李庥建設女學遺志,推行主日學與婦人會。

從李庥牧師,我又想起1871年抵台灣的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士甘為霖。他曾協助西拉雅族和巴宰族的教會,可能也是第一位踏查記述日月潭的宣教師。1878年,甘為霖北上淡水與馬偕巡視北部教會。1891年10月創辦的「訓瞽堂」,更是台灣第一個盲人教育機構。學界公認他是早期智識最廣泛的台灣史學者。他曾著作《荷蘭統治下的台灣》《台灣宣教之成功》《福爾摩沙素描》等。1913年,更編輯《廈門音新字典》,是白話字、漢字對照的工具書。

以上這些都是「台灣的天使」,也是台灣史的一部分。「台灣的天使」傳遞的是愛與付出的利他精神,他們不計名利也不求回報,這樣的「愛台灣」,讓我們羞愧。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