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為紀念〈世界人權宣言〉70週年,台灣人權促進會與香港公民社會發展資源中心合作,舉辦「革命的雨傘,撐住香港了嗎?」講座,播放紀錄片《撐傘》(Raise the Umbrellas),並請台灣人權促進會執委兼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副教授邱毓斌與香港學生獨立聯盟招集人陳家駒主講映後座談,為觀眾們解讀香港社會與政局變化,並思索九合一選舉後的台灣,民主價值又將走往何方。

《撐傘》預告片畫面截圖。

《撐傘》是陳耀成執導的作品,影片開場以新聞資料畫面呈現香港政權交接的歷史;紀錄片拍攝時期擔任立法會議員的劉慧卿,回憶自己還是記者時,曾質問時任英國首相的柴契爾夫人質詢:「把500萬香港人交給一個獨裁的共產政權,道義上是否說得通?」,當時柴契爾夫人回答:「英國已經為了香港竭盡所能,香港人都欣然接受這個結果,我想妳是個『孤獨的例外』吧!」劉慧卿根據小說《1984》解讀,孤獨的例外就是「瘋子」。

但這份關於「香港未來如何」的擔憂,以近年來香港幾個重大社會運動角度來看,一點都不誇張。2014年,為爭取真正普選以改善香港發展停滯與中國控制香港政治等問題,「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和「學民思潮」等組織發起罷課集會,之後和戴耀廷、陳健民與朱耀明等人發起的「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公民抗命,兩股力量串連,開始長達約81日的抗議運動。

《撐傘》預告片畫面截圖。

紀錄片收錄雨傘運動各佔領區情形:重奪公民廣場行動揭開序幕、警方以87顆催淚彈驅散群眾、旺角佔領區的學生們遭黑幫騷擾與攻擊、金鐘佔領區的收場與失落等。雨傘運動告終後,不少學生仍在體制內外努力,繼續改革步伐。導演也訪問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和平佔中」發起人戴耀廷、「學民思潮」創始人黃之鋒、前立法會議員梁國雄、「壹傳媒」創始人黎智英、藝人黃耀明、何韻詩等人,從多元面向呈現這場撼動國際社會的民主運動。

在《撐傘》中,可以看見普選之外的許多議題,也一併被帶入探討。例如何謂民主?歷史上,許多國家都曾發生佔領運動。面對地球資源消耗、經濟環境低靡等現實,多數人期待透過政治有所改變,於是以行動傳遞訴求。影片中戴耀廷指出,民主雖無法立刻解決人民的問題,但可以給予公平競爭的機會,進而從中找出最好的方案。

除此之外,雨傘運動最受矚目得是罷課的年輕人,但抗議群眾裡也有不少中年人,他們見證了香港主權移交,政治環境轉變與隨之而來的失落感,讓他們也走上街頭;有些則成為學生的支持者,為他們購置物資之外,也照顧與保護他們在運動期間的身心健康與人身安全。

陳耀成也特別描寫同志藝人黃耀明與何韻詩參與運動過程。他們提出不只是香港政治要自決,各群體的命運都應自決。公開支持、參與社會運動固然為他們的事業帶來壓力,但他們仍然挺身而出,因為「生於亂世,有種責任」「我不只是藝人,我也是公民」的精神。

(攝影/林婉婷)

映後座談中,陳家駒補充說明,中國如何透過工程與移民等方式侵蝕香港。香港高鐵建設花費近900億港幣,超支400多億港幣(約1600億新台幣),但根據香港高鐵內部調查,香港人搭乘比例逐年下降,反倒是非香港使用者大增。陳家駒認為,類似工程給中國入侵香港的交通與法律管道。如今每天都約有150名中國移民湧入香港,香港本地大學的研究所學生有8成是中國人。

另一方面,他也回顧參與雨傘運動的過程,肢體衝突不時發生,其中運動前期趕來鎮壓的警察都配戴槍枝,「真的要有以死相搏的覺悟,才能從中國手中奪回民主。」

《撐傘》預告片畫面截圖。

陳家駒感嘆,很多人後來參與激進行動,被貼上不理性暴民的標籤,「但我們不是想去入侵誰,而是想保護自己的文化。」他談到香港青年的生活壓力很大,主要是因為房價高,例如6坪的簡陋住所房租高達5000港幣(約2萬新台幣),有時已是薪水的8成。有些人認為改革無望,受不了貧窮生活,縱使有喜愛的人事物也不敢追求,種種壓力之下,最終他們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

陳家駒最後鼓勵大家,「我知道高雄選舉結果不太好,但要相信你們有能力改變地方、改變未來。你們可以去引導下一代,創造公平正義的社會;或是籌組團體,改變身邊的人,感動身邊的人。也看更多的書,在網路上告訴大家這些道理。」「一場選舉結果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失敗之後重新團結。你們可以的,因為你們是民主的台灣。」

邱毓斌則分析,社會運動並非突然發生,而是不斷地累積而成。以台灣太陽花學運來看,過去有野草莓學運、反大埔拆遷運動、反媒體壟斷運動等,這些社會運動的動員力來源,最直接就是對生活的不滿。也因此,如何將社會運動聚焦在改善那些問題,也是社會運動者要面對的挑戰。但邱毓斌也提醒,社會運動需要深入思考與公眾討論,否則會流於情緒發洩、錯誤投射,「這有可能變成社會的危機。」

(攝影/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