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山林百年紀》新書發表論壇 盼建立永續機制

(攝影/邱國榮)

【邱國榮台北報導】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出新書,《台灣山林百年紀》書中記錄自1912年以來台灣森林變遷的歷史,並鉅細靡遺論述不同時代的林務政策,如何影響森林與現在的居住環境。1月16日晚,地球公民基金會舉辦新書發表會且舉辦森林論壇,邀請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幹事歐蜜・偉浪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局長林慶華出席,擔任與談人。

歐蜜・偉浪表示,不論政治立場如何,台灣是眾人共同的母親,母親餵養孩子,不會因為孩子差異而有區分,台灣人應當反思,該如何回報、呼喊出我們母親的名字台灣?他也以原住民族的角度指出,原住民族無時無刻都可以傾聽到台灣的聲音,例如居住海岸邊的阿美族吟唱Ho-Hai-Yan,就是表達浪濤的聲音,而居住在高山的布農族吟頌八部合音,就是壯闊玉山疊嶺層巒的合音。原住民族透過生活日常吟詠歌頌母親台灣,願意去研究原民生活制度者,絕對會發現,原民族群對於自然的信仰核心就是永續發展。

(攝影/邱國榮)

「現在國家不信任原民制度,認為是落伍的制度,結果山林變成了今天的瘌痢頭。」歐蜜・偉浪說他從小到大,看見國家無數次將樹木連根拔起,泰雅爾族是逐獵物而居的民族,竹子則是主要建物來源,他的父親卻因拿竹子來蓋屋遭國家逮捕入獄,這種畫面令他震撼,也對林務局抱有違反原民制度的印象,從來沒有好感。不過在會中,他也讚許一同受邀與談的林慶華。林慶華在2016年7月接掌林務局後,提出要與原住民族共管山林。歐蜜・偉浪強調共管機制的建立,除了建基於信任以外,核心的目標就是永續。

林慶華表示,台灣有發展國產木的優質條件,林務局是林業主管機關,必須基於森林永續的保育原則發展台灣林業,除了需要引入森林監管委員會(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認證外,也可以開發台灣森林遊憩體驗,或發展本土森林植物的園藝潛力。他說,台灣森林中海拔區有許多特有種植物,例如中北部傳統領域內有特有種的杜鵑花,目前正在嘗試將其馴化試驗,只要馴化試驗成功,就將技術轉移給在地部落,成為可供園藝業者採購的林業項目,因為是特殊環境的特有種,所以園藝業者也只能向在地部落購買,「這不僅是共管,而是資源共享,這是新的永續方式,林業有不一樣的想像。」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