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公義人權 實踐民主自由

圖博連結民團為藏人發聲 檢視國內外轉型正義歷史脈絡 以關懷取代冷漠

SAMSUNG CSC

編按 :隨著台灣社會日漸民主開放,當年不能公開談論的二二八事件,如今已是國家正式記念的大事。

72年前,二二八事件及後續而來的三月大屠殺,造成全體台灣人無法復原的傷痛,從此對政治參與保持高度戒心與恐懼。在許多人的努力下,終於鬆動並衝破牢固的黨國體制,台灣成為亞洲民主的典範。然而,記念這段歷史的同時,仍然有許多不公義正在發生。

關於公義的伸張與參與,從來就不是過去式,永遠等待更多人一起加入關懷參與。本期新聞專題列舉出值得持續關懷的大小事,包括圖博(西藏)在中國統治下的人權處境、營救台灣公民李明哲、語言轉型正義的進行、台灣的歷史經驗回顧等主題,邀請讀者以關懷取代冷漠,共同發揮改變世界的力量。

【林婉婷專題報導】2019年為圖博抗暴運動60週年,除3月10日將於台北舉辦大遊行外,西藏台灣人權連線特別於台北、台中與高雄舉辦共9場「為西藏自由而騎」活動,更與不同公民團體合辦人權座談;2月16日晚間於台灣人權促進會南部辦公室舉辦「浩劫一甲子、西藏要自由」高雄場講座,邀請台灣人權促進會執行委員邱毓斌主持,藏台連線理事長札西慈仁、藏台連線理事林欣怡與基進黨發言人陳柏惟與談。

1951年,圖博代表團與中國政府簽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十七條和平協議),保證圖博在政治、行政與信仰等方面高度自治;然中國控制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協議規範外之藏區,推行侵害圖博人文化、信仰與傳統的政策,引發多件地方武裝衝突;1959年3月10日拉薩萬人示威演變成大規模抗暴運動,中國軍隊血腥鎮壓、圖博人死傷無數,同月17日,第14世達賴喇嘛與上百名圖博人被迫流亡海外,於印度北部達蘭薩拉成立流亡政府「藏人行政中央」。

除了集體抗爭,自2009年起,圖博人以「自焚」表達對中國的抗議;根據藏人行政中央統計,截至2018年共約有160起自焚事件,其中有僧人,也有農牧民。而2019年2月初印度媒體《The Print》報導,透過衛星影像圖發現中國於圖博地區以修建寺廟為名義建設「再教育營」,對圖博人實施強制勞動與愛國教育。

身為流亡圖博人第二代的札西特別指出,圖博人的生活力量來自信仰,藏傳佛教並不支持自殺,卻有160名圖博人為了向中國抗議而自焚,其中有些是流亡圖博人第二代或第三代,雖然沒有親身經歷血腥鎮壓,但在生活中感受到的不平等,使他們做出犧牲的選擇。

中國聲稱平等對待圖博,然而札西舉例,流亡圖博人不能自由進出圖博,不可能喊「圖博自由」或「圖博獨立」。他也感嘆,中國對於異議之聲,連自己的人民都不放過,就像劉曉波,「世界給予他諾貝爾和平獎,中國卻將他囚禁。」

札西曾聽過中國人說「圖博人要感謝中國政府」,原因是中國政府花大筆經費在圖博建設鐵路等公共設施。對此,林欣怡特別以1913年2月14日第13世達賴喇嘛發表之〈西藏獨立宣言〉說明,這份100多年前的宣言明確定義政治、信仰與經濟等面向的人權保障,不遜於近代聯合國發表之各樣人權保護宣言;以此為例,林欣怡認為縱使沒有中國介入,圖博仍會克服國家發展過程的種種挑戰,並不會因此衰敗。

此外,札西也聽過中國人指責圖博人流亡在台灣等他國時批評中國,是沒有「愛國心」的行為。札西回應表示,在圖博,人們可以自己思考與自由選擇,例如基於避免過多犧牲、爭取國際公開支持等因素,圖博人投票選出在抗爭運動中採取高度自治訴求,但支持圖博獨立者不會因此被禁止發聲。不論是哪一種立場,大家在認同上都不願中國干涉、限制、操控圖博。

「很多圖博人以為台灣本來就是民主自由之地。」但來台20多年的札西,相信是因為有許多民主運動前輩的努力,才創造如今人們能暢談各自立場的台灣;而就算未來艱辛,圖博人也不會輕言放棄。歡迎3月10日一起走上街頭,讓遠在台灣奮鬥的圖博人們不覺孤單。

戴上人權眼鏡觀看歷史  比較美台轉型脈絡差異

【張原境專題報導】台灣人權促進會、共生音樂節及長期關心台南在地議題的NGO組織台南新芽共同合作,2月13日舉辦「以人權看歷史」講座。台北大學犯罪研究所助理教授、台灣人權促進委員會執行委員沈柏洋,從自身的研究經驗及歷史觀點切入,比較美國與台灣的社會人權演進脈絡的差異,進一步了解社會對轉型正義的理解與想像。

美國對於人權議題的關注始於二戰以後的冷戰時期,美國打擊俄羅斯的共產主義,俄羅斯為了回擊便抨擊美國的黑人民權。另一個轉捩點則是1980年代,當時的總統雷根以阿根廷和智利進行右派的政治實驗,當時因共產主義相對被打壓的美國左派見此機會加以抨擊,甚至與國際組織合作進行。但右派利用了福特基金會等NGO的成立,資助大學開設人權相關課程,在教育場域培養律師形塑話語權,促使美國的人權運動開始朝向批評政府,保障婦女、勞工、兒童權益等方向發展,造成美國的左派幾乎沒落。

接著看回台灣的歷史脈絡,沈柏洋表示,台灣的人權運動史最早溯及二二八事件,當時以反抗獨裁政府的壓迫為主軸。然而在1970台權會還沒成立之前,台灣最多的人權運動卻是講述勞工、雛妓、婦女等議題,為何中間會有如此脈絡上的斷裂?沈柏洋認為原因有二:

第一,台灣在日治時期雖然培養了許多法律專業人才,但國民黨政府來台之後把最高法院的法官都趕走,因為他們只會寫日文判決。但是很多取而代之者並不具備法律專業,於是,國民黨藉此掌握了整個法院的人事系統,及法律上的話語權。

第二,當台灣留美的學生開始想要反抗國民黨尋求奧援時,已經過了1980年代,他們接觸到的美國人權思想已被右派的語言所操縱。當時國外的非營利組織主要負責在做勞工、婦女等人權運動,後來國民黨也很聰明地成立了一些人權組織,例如婦聯會,掌握人權的話語權,便形成台灣人權運動的現況。

為何在台灣談論轉型正義如此困難?沈柏洋指出,因為轉型正義指涉國家以前做了罪犯在做的事情,所以如何對待罪犯,便應同樣套到國家身上。然而台灣後來逐漸傾向使用左派的語言,讓人民認為國家顯得越偉大越好,加上接連的總統直選、政黨輪替強化了國家身為照顧者的角色,當要談論政府過去犯罪的行為時,台灣人民便產生無法割裂的感受,「美國的左派被人權吃掉,台灣的人權被左派吃掉。」沈柏洋說道。

面對這樣的現況,沈柏洋表示,若不會行銷人權議題的話,風向很容易被主流媒體帶著走,向人民宣講、教育有其重要性,可以加強人民對於歷史的判斷能力。但速度太慢,如何掌握話語權,也許透過媒體節目的製作,讓人民有戰爭意識,或是蒐集證據到國際仲裁法庭、伺服器公司,都是更急迫的做法。然而這是否變成另一層次的人權侵犯,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旁聽美國國情咨文報告  為李明哲進行國際聲援

【林宜瑩專題報導】在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台灣人權協會、美國對華援助協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等各方協助下,李明哲妻子李凈瑜獲美國總統川普邀請,成為台灣參與美國國會國情咨文報告的第一人。台灣關懷中國人權協會理事長楊憲宏透露,美國不排除動用領事探視權,派人前往中國赤山監獄探視李明哲。

李凈瑜之所以赴美為李明哲進行國際聲援,是因為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先受邀參與美國國家祈禱早餐會,兩單位得知中國湖南赤山監獄發出告知書,禁止李凈瑜赴中探視李明哲3個月的情況後,與多個台美民間團體通力合作,安排李凈瑜赴美進行國際聲援。

「禁止探監就是侵犯人權的酷刑!」楊憲宏與李凈瑜2月11日晚間返台後,隔日下午便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楊憲宏說,李凈瑜赴美進行國際聲援是依據《台灣關係法》第2條第3款「當台灣人的人權受到迫害時,美國必須予以協助。」美國無論官方或民間都是據此法源執行,並將台灣人視同美國公民去協助。

今年是《台灣關係法》40週年,楊憲宏說,過去大家都以為該法是台美軍售的依據,可是這次在李凈瑜拜訪美國國會議員與台灣駐美代表高碩泰等人後,將改變外界對該法的理解,轉向以人權為主,當台灣人民遭人權迫害時,美國如何與台灣合作進行相關救援。

至於李凈瑜獲邀參加美國國情咨文的意義,楊憲宏說,國情咨文就是美國總統川普今年要去執行的議題,包括維吾爾族、李明哲案等,川普親自揭示:「生而自由,是上帝賜予的,保持自由,必須自己爭取捍衛」,並一再強調,美國會竭力讓世界免於暴政。楊憲宏說,美台兩國一起捍衛人權自由,是價值展現,不是利益問題,而是正義問題。

李凈瑜說,這是李明哲被失蹤後,獲得最強烈迴響的一次,她知道她一人不可能做到,也了解李明哲不會因此得到釋放,但還是感謝所有陪伴她的台灣人權團體、美國友人及台灣政府,並「特別感謝」中國政府,選擇李明哲與她成為「中國侵犯人權的樣板」,公然教訓台灣人民:「寧做小國的主人,絕不可做大國的順民!」

當美方聽到中國赤山監獄提供餿食給犯人食用,都深感驚訝,楊憲宏說,其實不只是李明哲,包括多位被關押的中國維權人士都這樣被對待。李凈瑜也說,這是李明哲與她在中國官員監視錄影下會面時說出的實情,中國政府居然還公開否認,甚至剝奪她與李明哲的探監權。

楊憲宏說,美國不排除動用領事探視權,派人去中國赤山監獄探視李明哲,但是否能成行,得視中美政治角力結果。

民團致信促轉會求徹查  落實台灣語文轉型正義

【林宜瑩專題報導】台語也要轉型正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台灣族群母語推行委員會、台灣南社、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台灣羅馬字協會、台文筆會,以及時代力量、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等單位,近日發函給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要求針對威權時期中華民國政府各級機關實施獨尊中國語政策、壓迫台灣本土語言及文字的案例進行徹查,對加害者予以糾正、懲處,並對受害者給予補償與恢復名譽。

信函中提到,1945年後,聯軍統帥麥克阿瑟委託蔣介石託管台灣,蔣政權卻實施獨尊中國北京話的國語政策。負責制定國語政策的國語推行委員會,原本擬採用包容台灣語文的雙語政策,然隨蔣政權被逐出中國後,該政策開始逐漸轉向獨尊中國語、打壓與醜化台灣本土語文的國語政策,該段歷史詳見〈戰後初期蔣介石政權處理台灣語言議題ê態度hām手路ê轉變〉一文。

蔣介石政權透過中華民國政府各級機關,對台灣本土語言與文字的打壓事件層出不窮。譬如,1954年台灣省政府公告禁止使用台語羅馬字;1975年沒收台語羅馬字聖經等,不僅打壓台灣本土語文,還公開用「閩南語」「閩南人」來醜化與侮辱台語及其族群。

中華民國教育部至今於國教課綱仍採用閩南語、閩南人等用語,加上國語政策嚴重違反聯合國「世界人權宣言」及「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不僅已造成台灣語言文化的嚴重流失,更因語言溝通不良,造成世代之間的文化隔閡與親情的流失。

因此,針對政府各級機關實施獨尊中國語政策、壓迫台灣本土語言及文字案例,籲請促轉會應進行轉型正義的調查並公布真相、進行撫卹及補償工作,對仍在歧視台灣語文的機關,譬如教育部等須予以糾正、懲處並令其即刻改善。

至於要如何讓大家恢復以台語為主要生活用語?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2月13日晚邀請《二二八平反與轉型正義》主編邱斐顯舉辦「上台開喙講台語」分享會。邱斐顯說,她意識到台語是母語後,便致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台語。現場也播放前總統李登輝以台語回應當年從蔣經國手中接下政權的訪談影像,邱斐顯說,唯有使用母語,才能將最真實的情感與意境完整表達出來。

現場中研院基因體中心副主任張典顯回應指出,他很感謝小時候在教會學習白話字,讓他在至今都不會忘記台語發音。他表示,其實現在的學生多數聽得懂台語,只要我們堅持在每一天使用台語與人交談,總有一天台語會成為國家主要的語言。

二二八平反運動發起人  甘苦與談分享心路歷程

【邱國榮專題報導】1987年,民間組織了「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展開平反運動。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指出,這是一場維護台灣人尊嚴,重拾信心的艱苦運動,逐漸凝聚成一種意識、一股力量,也讓整個台灣動了起來。2月17日下午,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請到3位運動發起人──精神科醫師陳永興、律師李勝雄、牧師林宗正,跟民眾分享當年運動過程的甘苦。

林宗正表示,這不是莽撞的衝動,是參與者經過深思後,站在人權立場,才發起的運動。1987年始於台南,鄭南榕為此曾經在台南神學院演講,指出台灣人有追求幸福的自由、宗教自由、思想自由、言論自由,這也是推動平反二二八事件的核心價值。

陳永興指出,第一年幾乎看不到受難者家屬身影,翌年,在濟南教會舉辦受難者林茂生博士追思禮拜,是台灣第一場為二二八受難者舉辦的追思活動。林茂生的兒子、台大醫學院教授林宗義醫師為此非常感謝,並提及在父親受難後,身為遺族卻沒有幫父親辦過追思禮拜。之後,開始陸續有受難者家屬願意出席、現身在追思活動中。加上海外的學者著手研究二二八事件,匯集研究成果,終究成為貢獻。

1987年,「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召開首次記者會,呼籲政府公布二二八歷史真相以安慰受難者家屬、還給受難者清白、政府必須負起賠償責任、台灣各地建立二二八紀念館、訂定2月28日為國定紀念日。對於政府賠償這件事,陳永興說,在今天仍舊有家屬覺得文不對題,應該是究責國民黨,而且對蔡英文政府追討國民黨黨產的狀況感到不耐。

陳永興說,當年他擔任會長,李勝雄當副會長,秘書長則是鄭南榕,這個組合是「天作之合」。鄭南榕有辦雜誌的專業,文宣都由他負責,在集會遊行不合法的年代,走上街頭的社會運動更需要有律師挺身,加上李勝雄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友,長老教會也大力參與。

李勝雄表示,他個性追求自由與快樂,認為講述受難者家屬故事會再度傷害受難家屬,他們經歷到的痛令人難以想像。他說,「痛」這個字,有時候會使人產生仇恨,但台語唸「thiàn」,可以解釋為在受苦難的疼痛中包容了「疼愛」,無非是希望能夠看見製造痛苦的加害者能夠悔改。

鄭南榕胞弟、鄭南榕基金會董事鄭清華說,鄭南榕的女兒鄭竹梅負擔了許多痛苦,但這個痛苦,還是要追溯到二二八事件,而整起事件中最大受難者是台灣。他說,多數的加害者與受害者的後代都生長在台灣,何時能夠彼此面對面、談平反運動?他並且說,曾經是加害者的名字要一一呈現,這無關疼愛或仇恨,而是真理,有了真理後,「thiàn」就會自然生出。

廣告/聖經充滿我-經文填充本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