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婉婷高雄報導】5月4日上午,高雄中會婦女事工部於大八大飯店舉辦慶祝母親節感恩禮拜暨專題演講;邀請高雄中會議長黃明宗牧師主禮、長榮大學吳慈恩擔任專題講師,會後則是愛筵與自由交誼時間。

黃明宗以「講智識的話」為主題,透過箴言31章26至31節指出,才德婦女能以智慧話語激勵丈夫、幫助兒女,並堅固自己的心。「現代人的最大弱點:只會輔導別人,不會輔導自己。」若想要成為有智慧的輔導者,應敬畏上帝,並用上帝的話語來幫助他人與自己,黃明宗鼓勵在場會眾,透過「認識聖經」與「生活實踐」的雙主修來成為「敬畏上帝博士」。

(攝影/林婉婷)

長期關注與從事婦女權益運動的吳慈恩,在專講中首先提到高雄的婦運歷史,例如早在1985年即由牧者推動成立的「港都婦女社」等,以及婦女救援行動與人口販運防治等相關法規促成始末。接著以自身經驗作例子,談到女性在社會與教會的處境。

「上帝在這個時代讓我們成為女性牧師,究竟有什麼意義呢?」1985年按立為牧師的吳慈恩,是繼台灣第一位女性牧師李幫助之後、36年來的第19位女性牧師。她在神學院時,曾被喚作「不用當兵的」「長頭髮的」,而擅長神學思辯的她也曾被稱作「查某囡仔鬼」;後來獨立牧會,有人關心她起居環境與人身安全,也有人擔心她太早封牧會嫁不出去。這些經驗讓她思考,自己除了是女牧師、也應該要成為「不一樣」的牧師。

(攝影/林婉婷)

「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故事。女性的故事可能沒被聽見,或沒有被正面詮釋。我們要自己來講述、來肯定這些故事的價值。」吳慈恩說,在重男輕女的時代,台灣女性出生就被他人以「性別」定義了生命價值。她是家裡第4個女兒,差點變成養女,但她身為牧師的父親說:「女孩也是上帝的恩典!」這也是她名字的由來。

吳慈恩說明,「性別」是一種經驗,存在於每個人都曾經歷的事件中。例如她小時候和哥哥一起爬樹,母親知道後以「會嫁不出去」責備她,但對哥哥卻說「沒有關係」。此外,吳慈恩不太擅長料理,但哥哥卻相反,雖然這也讓母親擔憂,但吳慈恩相信「每個人有不同的恩賜」,應該肯定在上帝裡自己的獨特位置。吳慈恩也說明,耶穌在世時很認真對抗當時社會中的不公義,其中,祂復活的消息是由女性傳播的,祂給予馬大與馬利亞許多教導;因此,否定女性價值的不是基督信仰,而是「那個時代」。

(攝影/林婉婷)

但到了現代,女性的價值就有被肯定了嗎?「性別是一種經驗,也是一種權利。」吳慈恩分析,男性的認識論是分離,女性的認識論是關連;女性的這個本質是很良善的特質,卻會被嫌棄「優柔寡斷」。男性的倫理觀是規則性的,女性的倫理觀是關係性的;她曾經聽過受暴女性不敢離婚的原因是「放心不下同樣受暴的婆婆」。然而這些差異,不是用來當互相攻擊、不理解、不接納的理由,而是發現彼此美好的重要立論點。

(攝影/林婉婷)

在一次演講的真實測驗中,吳慈恩發現女性最常出現也最無法取捨的自我角色認同是「妻子、女兒、母親」,但男性不管如何選擇與取捨,始終會有「自己」。吳慈恩強調,這無關自私不自私,而是因為「有了自己,才能夠去『愛人如己』。」「好好認識自己,才能夠認識上帝的偉大。」

吳慈恩總結,過去女性可能被視為軟弱的,稍微表達自己意見就被責備是「多管閒事」,這些來自他人與自己誤解,久而久之讓女性看不起自己價值。要感受到價值,要從安全感來,而基督徒的安全感何來?從「相信自己是上帝的女兒」而來,「我們的價值是上帝決定的,祂讓我們『身為女性』是有計畫的。」

(攝影/林婉婷)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