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命名 台灣文學家鍾理和

【林家鴻台南報導】「台灣現代文學之父」鍾理和一生貢獻文學,染肺疾仍不斷寫作,被譽為「倒在血泊中的筆耕者」,如今,天空中出現1顆以他為名的小行星,鍾理和家人得知命名消息後,心裡激動又驕傲,二孫女鍾怡彥難掩興奮說:「偶爾抬頭仰望星空,發現祖父正注視著我,這種感覺真是太奇妙了!」

約2年前,屬中央大學天文所的鹿林天文台觀測員蕭翔耀,於木星和金星間的小行星群中,發現一顆未命名的小行星,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CSBN)審查通過後,中大決定以鍾理和(Zhonglihe)命名,記念他的文學精神與成就。這顆小行星編號237187(高度),狀似馬鈴薯,直徑約2000公尺,是全球首例以台灣文學家命名的小行星。

中大校方特選在8月4日鍾理和逝世52週年這天,於國立台灣文學館舉行慶祝儀式,並將特製的小行星銘版及模型,頒贈給台文館及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收藏。鍾理和家族逾10人當天出席慶祝活動,受全場矚目,包括鍾理和80歲的姪子鍾佐鵬、第4代5歲外曾孫女彭筠雅等。鍾理和孫女、新銳畫家鍾舜文表示,去年底接獲行星命名消息,情緒激動至今,覺得爺爺就像是237187小行星,默默地凝視自己,守護大地。雖未曾見過鍾理和,鍾舜文的畫作深受爺爺影響,曾創作一系列描繪家鄉及家人的作品,並作為《鍾理和全集》再版新書的插圖,期待能像爺爺筆下的文學世界一樣,貼近土地與人民。現場也播放彭啟原導演歷時10年拍攝的《鍾理和文學路》記錄片,緬懷鍾理和。

客籍作家鍾理和(1915~1960),高雄美濃人,從小就熱愛文學,早年曾因同姓婚姻遭家人反對,為愛逃奔中國,戰後返鄉,卻始終抑鬱不得志,為了治肺病散盡家財,忍受疾病及窮困的煎熬,次子夭折更讓他痛不欲生。儘管文稿屢遭退回,他始終堅持創作,臨終前還在修改文稿,直到咯血死在自己的書稿上,成為「倒在血泊中的筆耕者」。其作品多記錄農村生活樣貌,流露悲憫情懷,代表作品有《笠山農場》、《貧賤夫妻》等,〈做田〉、〈草坡上〉等更收錄於國中教材。

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貴海指出,鍾理和在面對人生及時代的苦難中,以文學展現勇氣、希望、愛和光榮,就是鍾理和文學,為苦難文學的代表。

台文館曾於2004年策劃「鍾理和文學展」,展出鍾理和的作品、手稿及文物,2011出版《台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1:鍾理和》,彙集其生平、作品、創作年表及評論文集;目前館內並典藏鍾理和相關圖書及手稿約30餘件;此外,鍾理和生前使用最久、最鍾愛的寫字檯,亦由館內保存其複製品。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