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我遊行在香港街頭

鄭睦群

2019年6月16日,我穿著黑衣走出太古廣場,加入遊行的群眾,成為當日的兩百萬分之一。過程中沒有暴力與不必要的激情,只有良好的秩序,以及隱含其中無比巨大的憤怒。

我參與的路線其實並不長,從投宿酒店所在地的尖沙咀站上車,搭到金鐘與眾人一起緩緩走到維多利亞港,並在入夜後離開。原先想從銅鑼灣走起,但實在擠不上當日午後的港島線,只好在金鐘加入。儘管地鐵站無比擁擠與不便(不是每個人都要去遊行),但並沒有遇到遊客與站務人員抱怨或開罵的情形,閘口管制旅客的方式也很成功。

一出太古廣場,首先看到的就是道路旁滿滿的鮮花,哀悼6月15日逝世的梁姓抗議者。在其不幸墜樓處有花籃與輓聯,不少遊行者雙手合十上香,閉眼時淚水亦滑落臉龐。那畫面令人動容,我壓著情緒四處觀察、拍照,接著就跟著人群往維港走去。遊行隊伍沒有太多旗幟,路線上也僅有少數人拿著大聲公,用口號激勵經過的人群。

到了某個路口,前方人潮開始叫囂與鼓譟,我緊張了一下,但沒有看到有人群明顯跑動。走近一看,一個半身人形看板被貼在路口的圓柱上,眾人經過時皆對他發出噓聲與反諷的加油聲。問了一下同行的香港朋友,他說,這位仁兄是個藝人,專門說些撐修挺共的言論,大概就類似「台灣的黃安」吧!所以有人把他的看板在遊行中四處張貼,除了罵幾句之外,也可以透過P圖製造他支持「反送中」的詼諧假象。藝人為了賺錢致使言行配合大環境可以理解,這是個人自由,但也必須承擔如此選擇的代價。成龍與黃秋生就是很好的反差。

到了維多利亞港,不少人席地而坐,港邊晚風輕拂其實還算舒服。我走到政府總部前,那是一棟ㄇ字型大樓,象徵傾聽民意而敞開的大門。但我怎麼看都覺得那ㄇ字像個人的胯下,香港的人權、經濟與法治全都要從這個黨的胯下鑽過去,移交時「50年不變」的承諾早已蕩然無存。夜幕逐漸低垂,我與朋友一起離開,除了台灣的親友很擔心安全問題外,6月12日爆發衝突的地點就在一旁。所以就步行到中環搭地鐵去了。

說實話,這次遊行比起台灣任何一場選舉造勢都要平淡(確實如散步一般),但其靜謐與團結的力量卻遠勝近年台灣任何相關活動,其結構性因素值得我們深思。當年香港對「一國兩制」幾乎無從選擇,今天的台灣卻有人發了瘋的向其靠近,除了腦壞(天真?)或心黑,實在也想不到還有什麼理由了。(作者為教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