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照顧微小者是教會的責任

6月的香港,連續幾場反對「逃犯條例」(俗稱「反送中」)遊行,百萬人上街表達訴求,同時也表達對未來的憂心;甚至有民眾「死諫」。7月1日,抗議民眾占領立法會,雖然時間短暫,但意義重大。

6月的台灣也讓許多人關心。民進黨總統提名初選結果出爐外,長榮空服員20日下午發動罷工;期間,資方不顧消費者權益,並企圖將造成消費者權益受損的罪責推給合法罷工的空服員。這場台灣航空業最長罷工如何圓滿結束,考驗著政府、企業財團及員工三方的智慧。

香港的教會積極地參與反送中運動。6月7日,多個天主教及基督教團體在中央圖書館外舉行「行在光明、拒絕黑暗──守護我城祈禱會」;6月12日晚上,基督徒在香港政府總部外集結,連唱了9小時聖詩〈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7月1日遊行時,也有教會打開大門,歡迎民眾入內休息、祈禱。

不論反送中或長榮空服員罷工,都在提醒我們關心社會上「最微小的人」(馬太福音25章40節)。回顧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社福機構,大多是在1980年代設立的。當時的教會看見漁民、勞工、身心障礙者、失婚婦女、原住民少女等「最微小的人」的需要,而設立這些機構。它們一開始是「社會服務」機構陪伴、啟發、服務社會上「最微小的兄弟姊妹,與他們一起爭取自己的權利與尊嚴。

隨著台灣社會發展,這些機構逐漸轉型為「社會福利」機構。教會也因著這些機構的成立,將社會服務交給專業機構來執行,而漸漸忘記主動關心這些有需要的人就是在接待主耶穌。

這個禮拜是總會所訂的社福事工關懷主日。社福關懷主日是再一次的喚醒我們回到教會一開始關懷最微小的兄弟姊妹的初衷,找尋今日最微小的人。經學教師問耶穌的問題「誰是我們鄰人」(路加福音10章28節),好像就是我們今日所面對的困境。我們的鄰人、最微小的兄弟姊妹是誰、在哪裡?今日的微小者可能是看不見未來的年輕人、可能是「不怕死,卻怕等死」的長者,也可能是孤身渡台工作的外藉移工……。

教會得繼續盡責撐起社福機構,使它們安心服務有需要的人,並且得以繼續做工,找出那些在社會幽暗角落受忽略的微小者。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