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恐懼之旅

An explorer pawn from Africa (Goldsieber 2001) backlit.

江美智

人生有很多的恐懼,例如:怕不被看中、怕沒工作,怕錢不夠用、怕人緣不好、怕孤單、怕被利用、害怕或渴望親密關係……。

恐懼是許多身心疾病的根源,藏身於我們相互依存、人際衝突、逃避親密、自我糟蹋、謀略掌控、剛愎自用及力求完美的背後。有時,恐懼也隱身在我們逃避新的人、事、物,與不同的思維和生活方式的背後。當恐懼支配我們的心智時,我們便無法真實去經驗和感受人生。想要恢復真我,就從探索自己的恐懼開始。

深入「靜心」的內在功課,要敞開自己,向著無常的世間,向害怕得不到自己所需的潛在恐懼,及接下來看不見的深層恐懼。想要放下控制或操縱外在的企圖,務必先接受自己的恐懼,願意去感受它,尤其是被抑制的童年情緒裡最主要的恐懼。

當我們進入恐懼時,會發現任何挫折、失望、不愉快或是威脅,都會產生一種立即性的情緒或行為反應,讓我們想去控制、操縱,或是試圖改變外在,好讓威脅消失不見。我們之所以這麼做,都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恐懼或痛苦。

痛苦和恐懼的出現,來自於迷失了自己,造成看不見自己、看不見別人、失去方向。我們要切記:「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我們愛,因為神先愛我們。」(約翰一書4章18~19節)

恐懼的自我探索,終點是「放手」,放手是最大的挑戰。我們要認出所有戰鬥、努力去控制,操弄他人和情境,都是我與「內在」的心理交戰,若仍緊抓這些反應模式,表示我們有很多尚未解決的恐懼,顯示「內在功課」尚未做好。放手,表示把焦點轉向內在,我們不再去控制外在,而是去感受所觸動的內在情緒。

若是「靜心」轉向「內在」,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自己,從發現自我、回歸自我的中心,有了支持我們放掉外在策略而轉向內在的力量,就會得到全然的喜樂與長久的平安。轉向內在不是要我們自責,而是要了解我們在做什麼?我們為什麼要這麼做?背後的驅力是什麼?

期盼所有上帝所愛的人,都能體會耶穌基督的愛,做好內在功課,獲得內在支持的力量,找到生活中的幸福。 (作者為慕道友)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