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關懷融入青年團契輔導

【李信仁台東報導】台灣多族群的生活智慧融入環境生態保護思潮,啟發青年輔導事工新思維。

3月16至18日,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青年事工委員會在台東舉行輔導培訓專案同工退修會,走訪鸞山森林博物館、布農部落屋、新香蘭教會,走進森林感受來自土地的信息,體驗原住民生命經驗,向孩子與大自然學習。

青年輔導培訓是總會青年專案事工之一,推動各中、區會成立輔導團契,讓各教會陪伴年輕人成長的輔導們彼此交流學習,每年並舉辦TKC輔導營,參與籌備的輔培同工在退修會中也討論事工計畫。

退修會由鸞山森林博物館館長、布農中會中野教會阿力曼老師導覽。布農族稱為「Sazasa」的鸞山,幾年前曾有廟宇財團欲收購開發,阿力曼和生態關懷者協會等投入搶救土地行動,建立了森林博物館。

鸞山森林博物館與一般人的想像不同,沒有路標、建築,只有森林原始的面貌,進去森林時要關閉手機,並禁止大聲喧嘩,導覽也不用麥克風,表達對森林動植物的尊敬。

輔培同工跟著阿力曼走近「會走路的樹」感受樹木的生命與呼吸,進入林間行走、攀爬,體驗布農族傳統烤肉,用杵臼製作小米糬,同時也學習文化傳承,例如用餐時便由孩子盛飯給父母長輩、丈夫盛飯給妻子,以此表達感恩和敬意。

阿力曼帶著青年種植了一棵樟樹,他說,很多參訪團體種樹時常要求標示做為紀念,他都拒絕,因為樹本來就屬於自然,並非特定單位個人擁有。他提醒青年輔導要改變既有思維,謙卑的向年輕人與兒童學習,因上帝給孩子與青年無限的潛能,如同土地長出樹木,輔導不是單方面給予、陪伴,更重要的是與年輕人共同成長茁壯。

另外,退修會中觀賞導演盧貝松的電影《盧貝松之搶救地球》,在教會青年團契中帶入生態關懷的主題。並與東排中會新香蘭教會的「拉勞蘭青年會所」成員對話,從原住民青年的文化傳承經驗,進一步思考青年團契和小組等組織運作、信仰和生命分享的做法。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