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口無遮欄】教會如何面對國家選舉

王昭文(歷史工作者)

台灣的選舉實在很多。從基層算起:村里長、鄉鎮代表、縣市長、縣市議員、直轄市市長、直轄市市議員、立法委員、總統,都是人民投票選出來的。這是台灣值得自豪的民主政治,人民透過選舉參與公共事務。

這套制度的公平性大抵受到肯認,但並不是一開始就如此。一黨獨大的威權時代,為了阻止國民黨以外的勢力強起來,用各種方式左右選舉,包括買票、暴力威脅、作票……,更藉著利益分配、派系等方式控制地方。經過長期民主運動與政府角力,政黨輪替後,選舉不公現象才逐漸改變。

選舉是民主政治基礎,不過選舉太頻繁也令人覺得煩。2000年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後,剛完成總統和國會大選,就開始拚地方首長及議會的選舉,然後接著又是總統和國會大選。

台灣經年累月都逃不開選舉話題,選戰中分成對立陣營,社會大眾因政見不同而分裂,在家庭、職場、社群內起爭端。一個能尊重異議者的社會,才足以撐起民主政治體制。此時此景考驗我們的社會是否民主土壤夠深厚,能不能互相尊重每個人自由選擇的政治權利。

民主政治需要負責任的媒體和公共知識分子,提供可信賴的訊息、理性的論辯,示範君子之爭。可惜台灣媒體樂於操作成本很低的談話節目,找來找去都找自己人,說一些給自己陣營聽得爽快的話;有些甚至更藉著觀眾的信任感,操弄議題、製造事端,公然說謊。

現在社群媒體如此發達,在電視新聞台之外,頗具影響力的Youtuber不斷發表時政感言,引領人們的政治認同,形成一個個小圈圈。人人熱心討論選舉話題,看似公民社會自主力量強大,但是台灣社會夠穩健平衡嗎?當各方都盡力爭取人心的時候,謠言滿天飛、風向隨時變,我們有足夠的資源和思考工具來做正確判斷嗎?

2019年的現在,教會應該如何面對國家選舉?首先,既然資訊戰已經成了台灣現有生活方式能否繼續的關鍵,最重要的是負起公民責任,阻止不實謠言的傳播。如果要發牧函,應勸戒信徒提高訊息識讀能力,勿輕信違反基本常識的訊息,更勿成為謠言散播者。如果出現嚴重危害社會基本信任感的假消息在信徒間流傳,教會應主動出擊,嚴正駁斥,捍衛真理。

其次,應努力讓教會成為一個中立空間,持不同政見者在此自在相處,互相尊重。這樣的「中立」需要以信仰論述、帶動信徒的共識來促成。教會接受政治人物拜訪時必須陳明立場,勿淪為選舉造勢場合,更要小心勿造成教會支持某特定政黨的印象。這原則不只針對兩大政黨,也要提防想利用教會資源的新政黨。

最後,要鼓勵信徒善用手中票,不要輕易放棄公民權利。每張選票都可能決定台灣的未來,求主引領我們,在紛雜的資訊中能把握事實、判斷輕重,以清明心智來投下選票。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