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疏離,教會溫暖──用打招呼建立愛的暖流

您對教會或社會有什麼看法?歡迎站在信仰角度回應,也歡迎回應本報的文章與新聞。文長勿超過650字。本報有刪改權,恕不退稿。公報廣場文章不代表本報立場。來稿可用筆名發表,但須註明真實姓名、聯絡電話與地址。若投稿兩個月內未通知採用與否,請另行處理或改投他報。投稿請多利用email:write@pctpress.org;傳真:06-237-8882。請勿一稿多投。

李瑞娟

很多人初進教會,常常會覺得「教會不是很有愛嗎?怎麼都沒人來跟我打招呼呢?」久而久之,更不容易留在教會,這是很可惜的事。

故郭和烈牧師在《馬偕傳:攏是為主基督》一書中提到:「昔時基督徒很親密,禮拜後往往再談話交誼。」接著說:「現代呢?講道三十分鐘或二十五分鐘而已。前後一個鐘頭,禮拜式就完畢。而且禮拜結束後,各人各奔其路。」教會面對這種人際疏離的問題,常常也陷入人力缺乏的難題,與其期望教會解決,不如從自己做起。

以前,我總是在聚會結束後、收拾東西、跟女兒說說笑笑的回家。但是有一天,走回家要搭捷運的路上,遠遠地,我看見一位外國弟兄,獨自走在我們前面。我心中突然一個感動,開始想:這位弟兄今天來主日,有人問候或關心他嗎?他這個禮拜工作忙碌嗎?來台灣會不習慣嗎?健康狀況如何?或是他這禮拜有開心快樂的事嗎?

但是正在想的時候,下一秒又突然有疑惑:平常跟這位弟兄不熟,不確定他是否認識我?若是跟他打招呼,會不會太唐突?我不斷地掙扎,後來還是決定直接跟他打招呼。於是我趁他轉身時,向前對他說:「Hi, Bye Bye!」他立時回應我,也跟我說了聲:「Bye bye!」當下,我覺得心中有一道暖流,「原來關心別人是一件非常簡單、容易的事。」

大部分的華人是很羞怯的,即使到了國外,也是不容易在上課中發言。「主動打招呼」這個舉動,似乎有一道隱形的牆,阻隔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一個人回到了家,家人視而不見,躲進自己房間;到了學校,同學也各顧各的,甚至有時候一整天上課也沒說話;在職場上,進了辦公室,主管、同事只關心案子的進度,也沒有人關心生活起居。但教會可不能如此行,因為我們明白真理,要愛鄰舍,聖經教導我們:「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

一句小小的問候,就能帶給周遭人一股暖流,這就是教會和世界不同的地方,這也是教會應該保持的傳統以及不能向世界妥協的地方。 (作者為雙連教會英語牧區英語委員會委員、主流出版社高級編輯)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