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列傳4:惜別的海岸 泥質灘地

◎ 廖靜蕙(環保記者)

 

位於台中清水大甲溪出口南側的高美濕地,有綠意盎然的雲林莞草及平坦的沙灘,每逢假日人潮蜂擁,好不熱鬧。不遠處一座八角形的燈塔,塔身紅白相間的平行條紋增添了浪漫的想像,吸引不少新人到此拍攝婚紗。沙灘讓人易於親近海洋,只是過度的人跡雜沓,可能干擾了海岸生物的生存。

沙灘上的藝術家

台灣有令人羨慕的海岸,海岸地形千變萬化,西海岸更具備沙質、礫石、泥質等地形,孕育豐富的底棲生物及海岸生態。知名的新竹市香山濕地,從南寮到香山灘地一帶,看似單調的景色,卻是多種蟹貝類的家,包括台灣特有種:穴口呈現泥塔狀的台灣招潮蟹,以及喜歡滾沙球的股窗蟹、擅長建造球狀圓形洞口的凶狠圓軸蟹及隆脊張口蟹等,都在這裡得以安身立命。

退潮後留下的皺褶,被暱稱為「海浪與陸地吻別的足跡」,其中密密麻麻散布著一小顆、一小顆泥球,不知是誰在退潮後的海灘留下這些自成一格的通關密語,其中又以股窗蟹是箇中好手。

海山漁港旁的沙灘布滿濱刺麥,不定根的攀藤植物馬鞍藤、蔓荊也為沙灘增添綠意。濱刺麥、黃槿及木麻黃形成層次分明的海濱植被,正好是最理想的保安林,草原、灌木、喬木,一層一層將風沙阻擋在外,也具有消波防洪的功能。

從新竹香山濕地沿海岸線往南走,到達台中高美濕地,又可看到不同的生態樣貌。高美濕地曾是海水浴場,因台中港的淤沙而停擺了20幾年,反而恢復了豐富的生態資源及種類繁多的停棲候鳥,其中又以雲林莞草最為聞名。

雲林莞草是高美濕地的保護對象,也是北半球分布的最南端。每年7月是雲林莞草最翠綠的時期,其根部是蟹貝類棲息的地方,之後隨著植株老化枯萎,成為腐生質,又成了底棲生物的養分,漁民捕捉的大匣蟹就躲在雲林莞草的根部,這些蝦蟹貝魚類等底棲物種也成為秋冬候鳥棲息時的食物,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

沒落的養蚵人家

香山曾是北台灣最大的蚵場,也是台灣牡蠣養殖的北限,歷史久遠。近幾年來,因新竹科學園區重金屬污染的綠牡蠣事件及傳統產業人口老化等因素而沒落式微。

浸水溪口仍架了一些蚵架。某個夏天退潮之後的早上,一位老先生拖著圓形塑膠桶採蚵,孤單的身影,在蚵架與海岸的黑白色調襯托下,更顯得淒涼。並不是每個濕地都是如此的,大城、芳苑一帶彰化海岸濕地蚵農活絡的景象,便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彰化海岸濕地是典型的淺型海灣,寬達5公里的泥質潮間灘地及平順的海流潮汐帶來了豐富的蜉蝣生物,讓成千上萬的招潮蟹、彈塗魚、過境的候鳥及各種底棲生物得以存活。此地之所以吸引鳥類駐足,即因豐富的底棲生態系統;而蚵農更仰賴此地的土質,得以養出既肥美又具有經濟價值的魚貝類。這裡許多家庭是一家子仰賴養蚵產業過活,這種自給自足的生活,促成他們起而反對石化業的開發。

隨著國光石化開發議題引發保育與開發的價值論戰,當地日復一日的作息也有機會呈現在台灣社會的面前。當地農婦牽著牛車到蚵田的畫面,不但忠實反映當地民眾與濕地相依存的生活現實,更被國外專家譽為深具文化資產潛力。

彰化海岸濕地開發反映了台灣西海岸的宿命──最大型的開發都是發生在沿海濕地。例如,在河口流域蓋焚化爐、垃圾掩埋場、火力發電廠,就像是把具有淨水功能的濕地當成台灣的廁所一樣。隨著國光石化停擺,珍貴的大城海岸濕地得以喘一口氣,但是政府若不進行產業調整轉型,仍以開發拚經濟,海岸濕地仍面臨極大的威脅。

保護海岸濕地有法度

台灣珍貴的泥質灘地除了面臨不同的開發壓力外,因以沙灘與海交接,深具親和力、可及性,人為干擾也顯得頻繁。目前香山、高美濕地都劃設為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以保護當地珍貴的生態系,因此兩地市政府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分區管理;而大城海岸濕地近日也評選為國家重要濕地,未來通過《濕地法》,可望有保育的法源依據。

海岸及河口濕地的保育,除了有助於傳統養殖漁業,連帶地也確保了白海豚的食物來源。這群只生活在台灣西岸水深不及30公尺處的獨立族群,被列為IUCN極度瀕危(CR)級,估計數量不到100隻,卻牽動了整個台灣社會的神經,也保住了彰化海岸濕地,可說是一腳跨在野外滅絕的邊緣上。林務局正積極籌劃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範圍為從苗栗龍鳳港一路到達嘉義外傘頂洲沿岸離岸3海浬處,為的便是讓白海豚守護台灣海洋。(本系列連載結束)

 
 
 
 
 
 
 
 
 
 
 
 
 
 
 

濱刺麥
 
 
 
 
 
 
 
 
 
 
 
 
 
 
 
 
香山溼地(相片來源/新竹市政府)
 
 
 
 
 
 
 
 
 
 
 
 
 
和尚蟹
 
 
 
 
 
 
 
 
 
 
 
 
 
弧邊招潮蟹
 
 
 
 
 
 
 
 
 
 
 
 
 
 
唐白鷺及黃足鷸
 
 
 
 
 
 
 
 
 
 
 
 
 
 
 
高美濕地(攝影/蕭宗彥)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