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畫】自由的追夢人

鳳凰花開了又謝,正是社會新鮮人踏入職場的季節。 在面臨職涯選擇時,除了跟隨眾人腳步踏入朝九晚五的辦公室, 你還可以尋求一個發揮自己恩賜的機會,作一個自由的追夢人,實現上帝給你的計畫!

Photo by Steve Halama on Unsplash
比撒列工作室老闆兼員工   文圖◎飄流牧   

作神百般恩賜的小工人

從小,我就喜愛做手工藝、喜歡園藝、也愛煮食,這些才能都是神所賞賜的恩賜,我卻從來沒想過這些才能會成為一項「工作」。在牧職服事的安息年,除了陪伴家人的時間之外,總想找一些事來做,看到家裡許多舊物,就開始想改造成為可以用的物件。

一開始,我在輔導的鼓勵下重新做手工藝品,也藉由學妹的幫助開始在市集擺攤,還有教會牧師邀請我前往教手作DIY的服事,才正式開始比撒列工作室的經營。

保有個人風格,贏所能贏 

比撒列工作室對我而言,比較像是記錄我從藝術創作中自我靈修的過程,分享我在市集擺攤的時刻,或者上手作課程中,與上帝、與人、與周遭環境的關係,並且見證上帝在我身上的恩典。比撒列是一位舊約人物(參閱出埃及記36~39章),上帝呼召比撒列並賜他智慧,讓他知道如何做聖所的各樣工藝。今日許多建築業、工業、手工藝,也會用這個名稱,重要的意涵不在於比撒列多有才能,而是他建造的會幕及裡面所有的工藝巧思都來自上帝,藉著這些巧藝可以幫助人與上帝建立關係。

從以往的手作義賣與教會夏令營的手作課,轉變成自己到市集擺攤,我一直在思考一些問題:我如何經營比撒列工作室這個品牌?我在市集的定位是什麼?我到底要賣什麼?我到市集擺攤,只是要賺錢嗎?若只是想賺錢,其實批貨來賣應該比較輕鬆,而且在市集當中,很多人賣的都大同小異,我需要跟別人競爭嗎?我腦中浮現出千萬個問題。就在那時刻,想起聖經中耶穌曾對門徒說:「你們當中誰要作大人物,誰就得作你們的僕人。」(馬可福音10章43節,現代中文譯本修訂版)

當世人告訴我,什麼是主流文化,受上帝呼召的人是否也要跟著這個主流走呢?不!我不想跟別人一樣,我想要有自己的風格,腦中浮現「贏你所能贏的」這句話。那麼,我到底想要贏得什麼?比撒列是上帝呼召出來,賞賜他智慧才能,建造聖所讓人可以敬拜、親近上帝。

我從一個未信者成為牧者,這條路並不是一條容易走的路,但這一路上,上帝差派了許多天使陪伴與支持。若我用我的作品,分享見證與傾聽別人生命的故事,這不就是團契的生活嗎?這不是我應該做的嗎?

DIY體會動手的樂趣,與團契的喜樂。

創作中靈修,植栽中默思

在市集體會到的人生百態,與自我省思後面對心靈的療癒過程,我稱為「擺攤人生有百攤的人聲」。我在創作的時候靈修,因此我就想用我的作品來說自我靈修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我的心值得你疼」,當時我做串珠愛心與十字架吊飾,吊飾就像垂在樹上的果子,上帝讓耶穌來到這世間不是帶來愛與拯救嗎?人在這世界上,跟別人相處時的摩擦或是受體制壓迫、自我認同的問題,常常會讓我們的心受傷,這時就需要回到生命的源頭,領受生命的糧與生命的活水,讓上帝的愛來保護我們的心。心被愛保護好之後,會讓我們有勇氣去面對我們生命的議題,更真實面對那個不堪、脆弱、不敢面對的自己;愛護好自己的心之後,才有能力再去關愛身旁的人,甚至是不想面對的人事物。上帝疼愛我們,當然我們的心也值得別人疼愛,我們也要疼愛別人的心。

另外,我利用衛生紙做花,透過多彩的顏色、不同材質結合的作品來談「共融共榮」,期待人可以用真實的自己、喜歡的方式,不同的族群都能一起真實地敬拜上帝、榮耀上帝。「你拋棄的是別人的最愛」,這個主題是利用沒人要的物資製作成手作藝品,有些物品我們不懂怎運用就當作垃圾,最代表性的就是運用酒瓶,做成酒瓶燈、酒瓶盆、燭台等,讓原本少被用到的回收資源變成美好的作品。從植栽中則可體會「生命總有無限可能」,植物在不同的環境中努力生存,在優渥的環境儲存能量,在惡劣的環境中努力生存下去。

從水泥盆、酒瓶杯能發現「生命的璀璨」。水泥盆需將外表水泥磨掉,才看到彩石美;切割酒瓶自然的裂痕,對別人來說是瑕疵,但裂痕其實也有獨特的美。「暮思蛋」突破對茶葉蛋的想像,冰的比熱的好吃,更必須長時間慢慢煮。對講求效率的現代人,「慢」似乎很難,但唯有「慢」「靜」,才能自己坦然面對自己,好好地跟上帝獨處。

水泥盆需要將外表水泥磨掉才能看到彩石之美,種上植栽更可以體會「生命總有無限可能」。

手作中團契,生活中感恩

我將手作課當作團契時間,在和學員一起動手的時刻,體會上帝創作世界的奇妙,除了分享彼此的生活,也在生活中數算恩典。

年少時在大專學生中心所受到的教導,要我們做一個勇敢作夢的人,我期待成為一手拿著手作,一手拿著鍋鏟;一邊煮著大鍋菜,一邊分享聖經故事,夢想就在上帝一步一步的引領下,逐漸實現。在這條作夢的道路,我如同一個自由工作者,可以擁抱許多的自己的夢想,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但實際上,「自由工作」,並不是可以自由地選擇、不受限制。反而,自由代表的是自律,無論在時間的安排、財務的管理、資源的運用都要有所規劃,沒有自律也不會有自由。

DIY體會動手的樂趣,與團契的喜樂。

朝夢想前進時,一定會遇到困難,我也常在現實與夢想中抉擇,這時我會不斷跟別人分享自己的夢想,在分享中會得到許多的回饋和修正方法,並且更確信自己的夢想是什麼。其中,家人、師長與朋友的支持相對顯得重要,有他們的陪伴與支持,會讓我更有力量面對不同的處境。在追夢中尋找資源、與資源連結,會幫助我不斷成長,例如我很多創作靈感就是來自與親人朋友的相處,還有師長對聖經的信息分享,這些都成為我的作品與故事的內容。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會讓追求夢想的道路更多元化、更豐富。

我也常反思自己堅持的夢想核心在哪?「贏你所能贏的!」我到底想贏得什麼?我堅持的是什麼?我想贏得的是否也同樣帶給別人平安?當然賺得金錢也很重要,只是一旦賺錢成為主要目標,很容易失去追夢過程的喜悅,對品牌的經營也會失去品味。當我很失落時,我都會重新看聖經中的比撒列,也回到聖經的話語,思考上帝的呼召與使命。

對我來說,學習懷著感恩的心面對所有事,放手交託給上帝,讓祂來掌管我的未來,負責好上帝交代的事,用謙卑、學習的心面對所有處境,接納自己的所有內心狀態,同時也要這樣對待身邊的人,用作品來訴說生命的故事。我常說,比撒列工作室是「賣講話,送作品」,也藉著創作品分享上帝的愛與創造之美。


主流出版社創辦人   文圖◎鄭超睿   

創業,行在異象裡

十幾年前,我原本在一家主內的出版發行團隊擔任總編輯,一年出版六、七十本屬靈書籍,部門的編輯不但信仰虔誠,也對文字工作懷有使命。我很享受和一群優秀的編輯一起同工的工作經驗,但由於自己對於文字福音工作的感動和當時的總幹事有一些差距,經過禱告之後,感受到上帝要我成立一家出版社的心意,所以我離開了原本服務的團隊,成立了「主流出版社」。

在創業之前,我常感慨全台灣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書店,但「基督教書籍」的曝光率卻很低。原因當然很多,其中包括基督徒在台灣的人口只有5%,我們這5%的人所慣用的屬靈術語,讓另外百分之95%的非基督徒看不懂,使得基督教書籍在市場上變成「非主流」,取而代之的是,星座命理書及各種其他宗教信仰的書籍。另外,由於一般書店退書率高於基督教書店,導致基督教出版社不重視非基督教圖書通路的經營。

以「門徒造就」的觀點來看,充滿屬靈術語的書籍,絕對有其出版價值與必要。然而,以「福音預工」的角度來看,基督教出版社也需要出版一些非基督徒能看懂的書籍,藉此讓他們接觸福音。其實,當年耶穌道成肉身到地上傳福音時,使用的也是平民百姓最能聽得懂的生活用語。

聖經上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馬太福音28章19節)這不只是傳道人的責任,更是每個基督徒的責任!我從事文字工作所領受的感動,即是希望針對另外95%的非基督徒做文字福音預工,希望能在書市上「韓流」「日流」等蔚為風尚時,社會上也能有「主流」,有一家主內出版社能夠打進一般圖書市場,而不是只在基督教書房銷售而已。

感謝主!「主流出版有限公司」在2007年成立,在當年出版的三本書當中,就有兩本書獲得「行政院新聞局優良課外讀物推介」!其中,施以諾的《信心,是一把梯子》更獲國防部青睞,大量採購3000本做為國軍文康指定讀物,且獲得金石堂網路書店評選為「年度心靈勵志類金書獎」。

創社第一年的好成績,再加上從上帝領受的清楚異象,十幾年來,即使出版業的光景越來越蕭條,主流出版社還是能夠穩健經營。

經驗是祝福也是包袱

幾年前,朋友想成立一家出版社,希望我給他一些建議。因為友人原本在上市電子公司上班,對於出版工作並不熟悉,而且圖書業整體大環境並不理想,他的創業構想讓我冷汗直流,沒想到他後來還是出來創業。

在創業之前,我在出版業已經累積相當的人脈,包括作者、設計師、排版公司、印刷廠等,也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這些人脈與經驗對於創業者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儘管如此,我們也要提醒自己,不要被以往的經驗捆綁,限制住自己的想像和判斷,限制了創新的可能。試問,你目前所經營的事業體,到底和其他事業有什麼不同?如果缺少了創新精神,或許留在原本朝九晚五的工作就好了,畢竟世上不缺公司行號。

人生不一定要創業

經營一家小出版社,公司的損益計算相對容易,出版一本新書之後,如果有機會再版的話,就會有一定比例的利潤留下,但這筆錢隨即又得投入下一本書的出版經費內;如果書籍沒有再版的機會,成本就無法回收。簡而言之,在買書風氣大不如前的當下,經營一家獨立出版社,並不是一個容易賺取利潤或能存幾桶金的事業。

我記得自己在做了幾年老闆之後,有一段時間只要看到大企業員工上下班的畫面,心中就會興起羨慕的心情,羨慕眼前的這一群人可以領穩定的薪水,甚至還有年終獎金可以領。自己開公司,固然有當老闆的自由,但也要負擔公司經營的壓力,還要擔心下個月是否有錢可以發薪水。

自己開公司雖然會有很多的經營壓力,但只要你願意勇敢面對,一定不會感到虛度生命;若在大公司工作,難免會興起不知為何而戰的感覺,畢竟你僅能扮演「為人作嫁」的角色。

創業是艱難的,但做好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也不容易。一個在大企業的基層員工,若想一路從行政助理升遷到科長、副理、經理、總經理,從某個角度來看,甚至比創業更艱難。

人生不一定要創業,但如果你對現況不滿已久,又看不到改變的盼望,創業或許就是一個選項。創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賺大錢,而是尋求一個為自己工作、發揮自己恩賜的機會,實現上帝在我們身上的計畫。

行在異象裡

如果你想創業,做為一個基督徒,必須先問自己:我的異象(願景)是什麼?聖經告訴我們:「沒有異象,民就放肆。」以主流出版社為例,我在創業之初便領受清楚的異象:我的這家出版社要致力於文字福音預工,並將好書發行到一般書店。帶著這樣清楚的異象,即使近年來碰到圖書業不景氣等大環境因素,主流出版社依舊能堅定自己的使命。

除了異象之外,你要有「行在水面上」的勇氣!當你說出創業的想法後,大部分的親友都會「看衰」你、潑你冷水。如果你已經考慮好,也有清楚的異象,這時候你最需要的就是實踐夢想的勇氣。

李提摩太路線

這幾年,出版工作越來越艱難,但主流出版社的書系卻越來越寬廣。我自己是政治系出身,從學生時代起一直關注人權、自由等普世議題。知名異議作家余杰近幾年多本著作都與主流出版社合作,包括《香港獨立》《台灣民主地圖》系列等。另外,主流還出版了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書籍。隨著中國的經濟實力崛起,其國際影響力也不斷提升,為了中國市場,不少台灣業者難免有所顧慮,不願意出版有可能會得罪中國的書,但主流出版社卻樂意出版這些書。

清末有一位英國宣教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1845~1919年),他的宣教策略是以文化事工實現福音使命,在政治、傳媒、教育、科技、社工等領域進行廣泛性的鬆土工作,培養未信者對基督教的良好印象,進而益於福音種子的散播。主流出版社走的路線,也就是李提摩太的宣教路線。

近幾個月,全球因受武漢肺炎的疫情影響,很多人的工作方式跟著改變了,出版工作相對而言,是比較能夠「宅在家」的一個行業。如果你也喜歡「咬文嚼字」,歡迎加入這個行列!

主流出版社與異議作家余杰合作出版議題書籍,在台灣教會公報社「聚珍講堂」分享。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