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會外早餐店「愛你的鄰舍」

Image by MarkOblivious from Pixabay
◎Carrie

某日早晨,因為肚子咕咕叫,決定先填飽肚子再趕車。這間早餐店生意一直很好,這天卻讓我親自看到何謂「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真實版。

一個年近40歲的青年坐下點餐,年邁的老闆娘顯然跟他認識,開始聊天起來。原來這位青年前幾年公司倒閉而被裁員,因而在沉重的家庭經濟壓力之下,選擇開計程車為生。青年告訴老闆娘,「我昨天接了一個單,以為只是短程的80元,結果對方跟我說要到機場。」

老闆娘仔細聆聽,青年繼續說:「我愣了一下!問他要到松山機場嗎?他說,不是,他要到桃園機場。」此時,老闆娘和他先生聽出興趣,但並不搶話。青年語氣激動、越說越喜悅,「到桃園中正機場耶!這張單子價值1500元!」青年講完反倒不好意思地低下頭。但情況迅速回轉,老闆娘站在櫃台,帶動她的先生和其他兩位員工一起為這位青年拍手鼓掌:「哇,太棒了!」

早餐店這一幕讓我久久不能忘懷,心中不僅倍感溫馨,更被喜樂充滿,直到走出店外,心裡還暖暖的。我感謝主,讓我看到這間早餐店跟客人的關係,真是實踐了主耶穌的教訓,他們真誠而簡單的鼓掌,這一個親切的小行動,卻發出基督的馨香。在教會,我們跟弟兄姊妹每個禮拜見面一次,但我們的距離有像這間早餐店與那位青年之間那麼近嗎?還是雖然見面,但其實都是點頭致意,從不交談,甚至同在一間教會聚會,卻完全沒交談過、甚至不知對方工作、家庭和遭遇的問題?

問候(greeting)一點都不難,難的是「敞開心胸」。在凡事講求速度、效率的社會下,教會難保不受到現代文化的侵蝕與影響,認識的人永遠是「我的團契組員」,關懷的永遠是「我認識的人」;實際問一位在校學生,學生的回答是:「我又不認識對方,我幹嘛對他笑?這樣不會像呆子嗎?」雖然這句話很簡單,但也令人沮喪,因為這是教會內部近年來遇到最大的衝擊。

早餐店的老闆娘,從傾聽、關懷到鼓掌這三個小行動(small act),我相信一定有她個人的特質在裡面,但是我相信這也是她敞開心胸、並化作實際行動的結果,才能帶出這一個教會長久以來追求的目標:「愛你的鄰舍,各人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顧別人的事」的個人實踐。 (作者為雙連教會英語牧區英語委員會委員)

廣告/手到心至抄寫本-箴言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