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青談返鄉 多元媒介傳遞族群認同與智慧

(攝影/Umav)

【義工記者Umav嘉義報導】「如何將族群智慧與創新工具結合?原住民青年返鄉能否有更多的想像?」中正大學國際文化創藝整合發展研究中心與原住民族委員會合作,於12月12日辦理「打開原視界的過去、今日與未來: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人才培育計畫工作坊」。除了說明《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的內容和運用,亦邀請屏東大學原住民族健康休閒與文化產業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專班助理教授郭東雄主持「人才培育及青年返鄉」場次,由鄒族特富野部落青年A’tai e Yatau’yungana(高駿逸)談在部落工作的心路歷程,布農族羅娜部落青年Umav Ispalakan(珸瑪芾)以架設自媒體的例子分享原青「回家」的另一種想像。阿里山鄉山美村村長安麗花擔任與談和回應。

中正大學國際文化創藝整合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江寶釵表示,透過真實經驗的分享,不僅鼓勵原民自身,也提供主流教育和非原民群體學習的機會,本次會議中的對話實屬珍貴。郭東雄則肯定A’tai e Yatau’yungana在部落行動的號召力,亦支持Umav Ispalakan以創新工具傳承文化的想法,「但願每個族人、身為部落的一分子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A’tai e Yatau’yungana目前為特富野部落導覽員,亦是在地鄒族青年樂團「Yupasuengi」的召集者。他透過與耆老的訪談、自主進修及參與公共事務等方式,承接文史知識並成為部落內外交流的橋梁。他坦承,回到部落時,剛經歷莫拉克風災,當時沒有多少年輕人關心傳統文化,自己也相當迷惘。他感謝部落領袖主動拜訪,邀請他認識祭典事務,並提醒他其實來自輔佐頭目的家庭,這鼓舞了他從2012年開始參與部落祭事,也正式開啟部落深耕之路,「文化讓我的生活有了色彩,我也開始能夠跟老人家對話。」

(攝影/Umav)

即便非本科系出身,透過實地考察和田野訪談,A’tai e Yatau’yungana打破了村人對自己的刻板印象,重新融入部落,更透過樂團以音樂分享文化,也讓年輕人找到自信。A’tai e Yatau’yungana亦參與部落傳智條例相關研究,深知傳承和記錄的重要,他也鼓勵青年:「族語不好不是你的錯,但要開始對部落有想法,拿出行動來學習。」

「在回家的路上我們需要彼此陪伴,也很需要對話,」Umav Ispalakan以原民自媒體與社會對話,經營臉書粉絲專頁「每天來點布農語啊!mapasnava Bunun Saikin」及原創插畫「山羌先生」,用漫畫分享族語和當代族群議題,貼文瀏覽量可達數十萬人次,也曾與總統府原轉會和解小組多次合作推廣議題。她觀察,當代原青面臨歧視和刻板印象時,能夠透過社群網路傳達知識和破解迷思。雖然不是每個人都立即有機會回到部落,但鼓勵在各處的原青去找到為族群出力的位置,學族語更是找回認同的方式。

「年輕人,部落永遠需要你們,也一定會等待和接納你們。」安麗花以感性口吻回應,並分享自己當年甫回部落的過程也充滿挑戰,但族群深厚的感情與認同支持她突破各樣困境、為族人爭取福祉。安麗花目前亦是阿里山鄉鄒族部落中唯一現任女性村長,她特別呼籲原住民族女性省思自己在部落社群中的位置,也不諱言,希望更年輕一代的後進們能夠以她為榜樣,發揮自己所學所長,回饋部落。

(攝影/Umav)
廣告/美好腳蹤368認購

我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