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祺(新創顧問公司營運長)
去年傳出單親媽媽殺害兩名子女一審遭判死刑的事件,引發眾多討論,許多人同情單親媽媽的狀態,希望喚醒社會對於單親媽媽處境的重視;但也有些人認為再怎麼說,殺害自己子女就是罪無可赦。觀察這一連串的討論,覺得只有極少數人會驚覺,爸爸究竟在哪裡?或者說關於父親的討論竟然如此隱形,而這並非特例,隱形的父親與被過度放大的母職責任,一直都是我們社會的縮影。
前一陣子有機會參加一個創傷療癒的觀摩工作坊,發現不論任何年齡層的母親,不管孩子還在襁褓之中、就讀國高中、或是甚至已經在工作或孕育下一代,都在表達對孩子的虧欠與罪惡感,並且往往不見得是她們曾經做過什麼具體傷害孩子的情事,這樣的罪惡感尤其出現在職業女性身上。在她們的自述之中,都能發現即便每個家庭或每一種關係都有自己的脈絡,但這樣的罪惡感就像是幽靈一樣如影隨形。
由於自去年以來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的情勢險峻,世界各地許多母親都在為家庭與事業的平衡付出比丈夫更多的努力,許多人必須待在家中工作,一邊上班還要一邊應付家務與孩子的教養工作,或甚至擔任長輩照顧者的角色。的確,許多男性也一樣面臨工作與家庭界線模糊的新挑戰,但負擔育兒、家務與照顧者的女性比例往往更高。
許多女性在生涯目標的自我實現以及扮演好母親的選項中一再做出抉擇,導致她們自我感覺非常不良好,艾咪‧威斯特維爾特(Amy Westervelt)的著作《放棄兼顧吧》(Forget Having It All)中就呼籲職場女性用一些方法來進行自我照顧,從語言表達開始原諒自己,不要再說:「我覺得我沒能做到……我很糟糕。」轉而說:「我當時決定要……因為這樣我才能……」要記得自己已經做得很棒了。作者更給出具體建議,呼籲這些因為母職而受苦的女性停止在臉書上追蹤其他人美好的生活剪影,例如別人全家一起過節的照片、別人的親子活動照片等,以免變得更有罪惡或自責沮喪。
有一句流傳已久的名言至今仍直指職場女性的母職困境:「我們希望女性像沒有孩子似地在職場打拚,卻又希望女性像沒在工作般養育孩子。」我們不只應該鼓勵女性追求自己的生命價值或是單純推崇母職的美善,更應該在我們生活的場景中,避免使用性別刻板的語言論斷女性的各種選擇,才能夠讓整個社會一起邁向更健康的工作與家庭平衡的關係。